张辉教授报告会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行

2019年4月23日下午3:30—6:00,应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邀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以“奥尔巴赫:文体混用与现代现实”为题,为我院师生作了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校内外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张辉教授报告会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行

1

报告会上,张辉教授首先对奥尔巴赫的生平及相关的著作做了简要介绍。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批评家之一,奥尔巴赫的代表作《摹仿》被爱德华·萨义德誉为人文研究的典范之作。作为奥尔巴赫的同事,Rene Wellek认为他的研究是“从文本到内部历史”,他的文本分析关注的是更大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体,有机统一体。接下来,张辉教授从奥尔巴赫的三个主导思想来介绍他的文体分用与混用原则:1. 第一个主导思想是文学表述有文体高低之分的古典学说,这一个学说后来被所有古典主义流派重新倡导;2. 于是就清楚了,中世纪的艺术思想是如何成形的,对古典理论的第一次冲击是何时及如何完成的:那就是耶稣基督的故事,它毫无顾忌地将日常的真实与最高级、最崇高的悲剧混在一起,从而超越了古典原则;3. 古典时代晚期及中世纪教会文学对现实的看法不可同日而语……我将古典时代晚期及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真实观称之为figural(喻象),从而找到了一个我自己十分满意的解决办法。

在报告会的第三部分,张辉教授以莎士比亚、伍尔夫等人的作品片段为例证,着重考察奥尔巴赫所呈现的欧洲文学史上文体运用原则的变化轨迹,特别关注文体混用与现代现实呈现之间的错综关系。最后,张辉教授提出了几个问题留给大家共同思考:个案与文学史整体性的关联;现代个体的类神圣性意味着精神解放还是深刻危机?certum与verum古老关联在现代性中是否依然有效?

张辉教授报告会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行

2

张辉教授讲座结束后,与会者与张教授进行了互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郭英剑院长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