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电子版
●本报记者 徐彤彤
光阴流转,岁月如歌。伴随着时代的铿锵步伐,石河子大学走过了60多个春秋。60 余年,石河子大学从一所“马背上”诞生的学校发展成为了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这期间,学校的合并重组无疑是石河子大学校史上最为重要的节点,学校深沉的革命传统、浓郁的文化积淀无不凝聚于此。
1996 年,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2000 年,石河子大学被确定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2004 年,教育部与兵团共建石河子大学;2008 年,石河子大学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 年,石河子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 所重点支持高校之一;2016 年,石河子大学入选国家“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自1996 年合并建校以来,石河子大学学科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抓住发展机遇,使学科结构体系布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夏文斌说。
目前,石河子大学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 个学科,形成了以“农、医、工、管”四大学科为主导,以“国家—省—校”多层面重点学科为主,以文理基础学科为辅助,以多层级学科基础条件平台(基地)交叉支撑的学科结构体系;设有19 个专业教学学院,完成了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布局建设。
并校20 多年来,石河子大学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新疆及兵团“三化”建设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项目研究、高水平论文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 年多来,石河子大学本着“以人为本、文化兴校”的理念,不断探索文化素质教育新形式,在开好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构建“三课堂”育人的文化素质教育格局,多方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品位大学文化,使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石河子大学校门。据本报资料库
●韩兆辉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代表着生机,象征着生命力。今天,绿色更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日益严重,因此,普及绿色生活、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绿色生活方式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习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个人都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坚持节约优先,强化节约意识,推进衣、食、住、行等领域绿色化,推广绿色服装、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从购买节能与新能源环保汽车、节能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产品到购物使用环保袋,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一次性筷子、餐盒等的使用,这些都是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都是在为绿色发展作贡献。
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需要参与其中,尽管每个人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不同,但只要人人都有生态文明意识,并付出一点一滴的行动,就可以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热爱绿色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张慧娴
前不久,笔者朋友圈里一位住在兵团某市的朋友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今天居然坐上了免费公交车,好意外哦!”上网一查,原来是该市在2017 年1 月20日至1 月23 日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期间,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公众可免费乘坐公交车。
目前,兵团已成立9 市10 镇,城镇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进一步把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厚植产业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挖掘城市发展功能与潜力,让城市在兵团经济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意义重大。
笔者以为,兵团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还应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认识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须始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兵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是对城市长远发展负责,更是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位居民负责。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天更蓝只是居民直观感受的一个方面,它还涉及水环境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废弃物处理、推广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等诸多方面。要想做好这项工程,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还需居民、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鼎力相助。
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壮大综合实力、履行职责使命,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