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早上有个美女带着很多烘焙好的咖啡豆来到中赫时尚咖啡学院,想让姜老师帮着测一下豆子的风味。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姜老师您好!我是**老师介绍来的,我想让您帮我测测这几款豆子的风味。

可以啊。但能不能告诉我你测试的目的呢?

我是做全自动咖啡机投放的。主要是给写字楼、会所等场地放置咖啡机。我想让老师帮着测测这几款豆子的风味,帮我做个决定。

能先告诉我你的投放地区、售卖价格以及咖啡机的品牌选择吗?

我主要是在……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了解了。

根据你的描述,我觉得你需要的咖啡豆的首要需求是稳定,“咖啡味”要浓、性价比要高(要实惠),对吗?

对的。

那你带来的这几款豆子怎么还有浅烘的豆子?

有什么问题吗?

浅烘的豆子变数很大啊,你怎么控制你的出品呢?

我只是想给顾客提供更好喝的咖啡,让他们接受更多的咖啡风味。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悖于你选择的商业模式。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明白自己所谓的“好”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在什么范围里。就比如你,你选择的商业模式是全自动咖啡机,无人化服务;选择的投放区域是二三线城市,投放的地点是写字楼、会所、网咖等场所,这些都决定了你的咖啡售价不会太高,接受的人群对咖啡风味的认知度不会太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你说想提供给顾客更多的咖啡风味,想让他们感受到埃塞的花果香,曼特宁的甘草味,哥斯达黎加的坚果调性……

且不说顾客能不能喝到,能不能喝懂,单说你的咖啡豆成本能满足这些条件吗?即便能满足,在无人服务的条件下,你如何确保出品的稳定性?如何让顾客体会到你想给他们更好喝的咖啡的这份“善意”呢?要知道,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识里,不要说咖啡的多种风味,就是连咖啡中有酸他们都不能接受。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质疑你的咖啡品质的。出品不稳定,顾客感受不到你的良苦用心,反而会质疑你的专业度,从而失去顾客的口碑……这是不是与你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另外,你的烘焙师是什么背景?他擅长什么类型的咖啡豆烘焙?这就好比都是厨子,如果你想做川菜却找了个粤菜厨子,不是不能做,但始终不正宗。这个你要了解清楚。

因此我建议你,先做好与自己商业模式相匹配的前期筛选工作。比如先从你的售价、市场运营、人员构成、前期投入、发展规划等倒推出你的产品成本,在成本的可控范围内去选择咖啡豆的产地、供应商。然后再从可选择的豆子里进行技术上的处理,考虑是选择多产地的拼配还是单一产地不同方式的拼配……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是哦!我之前没有想过这么多,在豆子的拼配和选择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冒昧的问一下,关于咖啡你学过哪些方面的课程?

我学了烘焙,已经考了SCA的高级,还考了Q-grader(国际咖啡品质鉴定师,也可以叫咖啡品鉴师)。

那按理说你应该具备跟你的烘焙师以及目标客群对话的基础啊,怎么会在外界寻求品控的帮助呢?

跟目标客群对话?老师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感官训练里面是不是有三角杯测?三角杯测最大的应用不就是为了进行差异化测试或是同质化测试,帮助测试者做决定的吗?你为何不利用这个知识点,确定好几款意向配方之后,在你的产品投放区域去做市场调查、收集反馈意见,在数据统计的结果上确定你最终的配方呢?毕竟你的咖啡是要卖给他们的,对吗?

啊?我以为三角杯测就是用来训练嗅觉敏感度的呢。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没有讲过这么多啊!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COHIM咖啡学院)



知识学完是要拿来用的。否则它只是知识而不能成为工具!当然作为我们培训老师也要反省,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更注重与知识的搬运还是更注重与训练学员的思维,是专注于教会技能还是专注于教会方法。我常常跟学员强调:“能用方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技法或手法去解决。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只有养成举一反三,自我思考的能力,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才可以具备自我提升和自我学习的依据,才能不断进步。否则过不了多久不就全还给我了。

是的。说的有道理!看来,我还是要把之前学的知识好好梳理和消化一下,真正变成可用的工具!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