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渤海之滨的天津,高教学府星罗棋布。这其中,有一所高校四十年栉风沐雨,默默耕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始终都在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她就是1979年建校的天津理工大学。

建校40年来,天津理工大学虽历经变迁,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弦歌不绝、薪火相传。一批批优秀成果诞生于此,璀璨如星。一代代杰出英才成长于此,绵延不绝。

建校40年来,天津理工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学生近三万人。

完成更名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一个个重量级的成绩,见证了天津理工大学的飞速发展。

▎年轻学府,书写华章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津理工大学始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它因天津的工业建设而诞生,因天津的快速发展而成名,是国内颇具影响的地方名校。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科教兴国逐步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最强音,中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此背景下,1979年,学校前身——天津理工学院诞生在天津这座北方的直辖市中。

在迈过最初的十七载发展后,1996年,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并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学科建设,进步显著

作为一所“年轻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奋发有为,在国家和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之下,学校的学科实力和综合实力进步有目共睹。

2013年,天津理工大学迎来办学历程中的转折点。这一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实力大幅提升。2014年,又获批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学校还有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点。2017年,学校入选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3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近几年,天津理工大学学科实力进步也非常明显,频频上榜国内外各类重量级排名。

从2018年3月至今,短短一年多,天津理工大学从化学学科率先进入ESI前1%后,又迅速新增材料科学和工程学进入ESI前1%。这种进步在国内高校是非常少见的,标志着该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19年6月公布的最新自然指数显示,天津理工大学进入中国高校TOP100,位居88位,同时也是天津市属高校首位。相比2016年的第133位、2017年的第106位,天津理工大学自然指数再次延续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此外,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尽管面临国内顶尖高校的激烈竞争,仍斩获B+或B类,在同类院校中表现不俗。

▎院士领衔,师资雄厚

在国内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天津理工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千方百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近700名,教授、副教授6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00余人,其中不乏高层次领军人才。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吴以成院士



2017年,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中国工程院吴以成院士全职入校,加盟功能晶体研究院。

2018年10月,天津理工大学丁轶教授通过竞争激烈的评审,获得国家杰青基金项目,成为当年为数不多来自地方高校的科学家。这也是继2013年陈胜勇教授获杰青之后,学校又一位教授获批国家杰青项目。

2018年,5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7年,张志明教授获国家优青项目资助;

2017年,王劲松教授作为唯一地方高校教师入选全国网络安全十佳优秀教师;

截至2019年,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优青、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3人。此外,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天津市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136人,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24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受聘为天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孙九林、姚建铨、李亚栋、方滨兴为“双聘院士”,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重视教学,育人为本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教育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天津理工大学在教学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就显著。

作为最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学校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国家级建设项目50项,市级建设项目18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市级教学成果奖51项,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学校注重工程人才培养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框架的对接,将“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工科专业人才。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津理工大学学生正在做实验



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天津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工程造价专业和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此外,还兴办了国内第一所本科层次的聋人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国际特殊高等教育领域享有极高声誉。

建校以来,天津理工大学培养的12万余名优秀学子,活跃在祖国各行各业,他们适任敬业、务实创新,为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兴校,突飞猛进

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特色高校,天津理工大学近年来全方位进步,科研方面尤为引人注目。

科研实力进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教育部科技司每年均公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天津理工大学科研经费近十年均过亿元,而且实现了倍增。

2007年,天津理工大学的科技经费仅1.08亿元,而到了2016年,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总经费达到2.39亿元,超过了部分双一流高校,位居全国128位,而且经费总量十年内增长了220%。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近十年,天津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保持稳步增长势头,而牵头的立项经费则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09年,天津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仅有579万元,而2018年国家自科基金立项经费达到4423万元,增长了近8倍。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杰青、优青、重大项目等实现了斩获,在地方高校中非常少见。

国家杰青项目历来以含金量高、竞争激烈而著称,入选者基本是各个学科领域的青年带头人,而且入选者主要都来自各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等单位。

2013年和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陈胜勇教授和丁轶教授分别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国仅有63所高校获批3项或3项以上杰青项目,26所高校获批2项杰青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成为其中仅有10余所地方高校之一。

此外,2018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并在获资助子课题数量及资助经费位居全国第27位、天津市首位。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要想取得重量级科研成果离不开重大科研平台的支持,近几年天津理工大学在国家级和天津市级科研平台方面屡屡突破,111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相继获批。

2017年10月,教育部公布24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单,天津理工大学“材料微结构”实验室入选,这是天津市属高校首次入选。

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正式入选“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7年全国共有21个入选,这也是天津市属高校首次入选。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津理工大学目前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28个,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研究实验室1个、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创新引智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9个,天津市工程中心9个,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及天津市智库1个。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朝种暮获,硕果累累

随着科研实力的快速进步,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各项成果屡屡获奖,在全国的省属高校中显得颇为耀眼,可谓异军突起。

从2015-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共有29项科研成果斩获天津市科技奖,其中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6项,获奖总数在天津市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201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王收军教授



以201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王收军教授团队的“海洋动力环境(波、流、风)生成装备的研发及其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突破了国外海洋生波模拟技术的垄断,研制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波系统,其成果不仅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也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

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天津理工大学教师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Science、Nature Energy和PNAS等。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这样的成绩颇为亮眼。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津理工大学科技工作者潜心科研



2018年10月,天津理工大学罗俊教授、胡广志研究员和丁轶教授等合作,首次提出了基于水合肼裂解的自供能产氢系统,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2017年7月,天津理工大学丁轶教授、罗俊教授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利民助理教授在著名学术期刊 Nature Energy上在线发表题为 “Surface evolution of a Pt-Pd-Auelectrocatalyst for stable oxygen reduction”的文章。

2017年3月,国际学术期刊PNAS发表了由杨楠副教授和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博士合作的研究成果《模块化超材料局部机械性能在大尺度结构中的解耦》。

快速发展中的天津理工大学,每天都在收获各种重量级成果。

▎位置优越,潜力无限

天津理工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天津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中心地带。学校周边,两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滨海开发区和雄安新区正在快速发展或建设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天津理工大学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外,天津理工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同样值得称道。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在天理,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舒适,食宿条件好,体育场、篮球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便捷的交通,带给学生极佳的学习生活体验。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各类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的体育馆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干净整洁的工业风“网红食堂”与天理的专属月饼



在天理,有许多治学严谨又和蔼可亲的老师,为你在学业方面把关。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国家级教学名师尹贻林教授指导学生



在天理,丰富多彩的社团和文化活动传递着多彩的校园文化内涵,为天理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40年,一所年轻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传奇

△天理学子风采



再有3个月,天津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40周年。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又将开启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祝天津理工大学越来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及高考相关内容,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