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初夏的六月似乎格外繁忙,经历高考的高中学子们终于结束了历时12年的马拉松义务教育,即将步入大学;而经历了大学四年散养的大四的学生,也即将结束学习,经历过毕业走向社会。和各科试卷顽强争斗后,无论是从高中迈入大学,还是从大学走进社会的学子们,除了吃散伙饭、拍毕业照以外,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以此纪念自己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更多地是为了在旅途中与真挚的朋友一同追忆青春,在旅途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旅途中发现全新的自我。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据相关调查显示,从2017年开始,毕业生们的旅行方式已经明显升级进化,与传统的“穷游”理念不同,日趋成熟的95后大学毕业生,虽然注重成本控制,但并不吝啬旅行感悟,非常注重旅行中的饮食、住宿和出行方式方面的性价比,提前找攻略、做规划,丰富旅途精彩,其中拍照、美食、发朋友圈被网友戏称毕业穷游三大保留节目。由此可见从旅行预算、出行方式、居住方式、目的地选择等方面来看,95后一代正在成长为成熟的旅行者。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面对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到毕业旅行这个庞大的旅行市场活动中,那么毕业旅行究竟是什么呢?

实际上毕业旅行的概念源于西方的间隔年(Gap Year),这个传统来自于17世纪英国贵族子弟的“壮游”(The Grand Tour)。过去的贵族在17岁的时候,由家里的一个管家陪同,会用几年时间游历欧洲,参观博物馆,学习语言,开阔眼界——一直到他们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才回家,继承祖业。这就是最早的Gap Year。后来间隔年在西方演变为,在上大学前或工作前,青年人会空出一年时间,用旅行、实习,或者去一个新的文化里,学一门新的语言和手艺的方式,体验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这段生活好像是一个过去连续生活的裂缝,被称为Gap Year。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间隔年在国内兴起则是源于20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一书,这本书首次把间隔年这个概念介绍给国内青年人。书中描述了作者孙东纯于2006年12月1日,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到西藏、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在路上,遇到了他当下的日本妻子,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学习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迟到的“间隔年”成了一次学习爱的旅途。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知道了毕业旅行的背景是基于西方间隔年的旅行概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毕业旅行?

1973年,居住在伦敦、人称“螺丝钉”的澳大利亚人格雷厄姆·特纳驾驶一辆双层公共汽车,和他的第一个客户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到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同年,年轻的英国人托尼·惠勒长途跋涉来到了亚洲。对旅行基本知识的渴望激励他写下了《穷游亚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一书,这就是后来世界上最大的旅行指南出版社Lonely Planet所出的第一本书。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1978年,威尔士王子和约翰·巴拉什弗-斯内尔上校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间隔年旅行——德雷克行动。在这项行动中,他们沿着弗兰西斯·德雷克爵士当年的足迹游历了全球,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雷励国际(Raleigh International)打下了基础。1984年,雷励行动(Operation Raleigh)成立,1992年它重新命名为雷励国际。而此时,间隔年已成为了英国私立中少数有钱人进前的一个普遍选择。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进入21世纪以后,英国威廉王子是著名的“间隔年”践行者——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就到智利参加了义工服务。他留下一张清洁马桶的照片广为流传。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入读哈佛之前,也选择了“间隔”一年,去纽约实习电影制作。哈佛大学则是支持“间隔年”的著名高校,哈佛公开鼓励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向学校申请推迟一年入学,甚至在官网上专门登着一篇《我应该休假吗?》Should I Take Time Off的长文,安利Gap Year的各种好处。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间隔年从近代流行到今天,而不是昙花一现,几代人对自由、自我的探索与思考,旅行和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这也是间隔年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动力。正如凯鲁亚克《在路上》里说到,“我们的破破烂烂的手提箱又一次堆放在人行道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我自己就像一只永不停息的箭。”。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毕业旅行应该去哪里呢?

“间隔年”的精神内核就是:走出舒适区,体验新文化,拓宽人生可能。我在间隔年的时候,国内大大小小的地方基本上都去过了,曾在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未曾料想的问题,但也都一一解决了;也在旅途中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习俗,正是基于此,使得自己对待和自己不同文化和习俗的任何地方的时候,能够保持互相理解和尊重。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所以对于毕业旅行的具体的目的地,我没有推荐,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现在的网络已经很发达了,需要找什么在网络上搜索就可以了。唯一需要嘱咐的就是:安全第一,理解和尊重与自己过往经验不同的人事物。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毕业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1: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跟以“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同,“间隔年”更关注“学习”和“成长”。它有一个“向上”的动机。所以在毕业旅行的途中,要更关注那些能够让自己成长,学到东西的人事物。

在旅行之前我就有用文字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习惯,所以在间隔年的过程中,我依旧保持着这种习惯,用图片和文字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因此,我获得了一些免费旅游的机会,也让我发掘了自己的摄影技能。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2:一段完整的思考时光

1974年,19岁的乔布斯在印度呆了7个月。谈及初衷,乔布斯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探索,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乔布斯》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曾问过乔布斯,印度之旅究竟对他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他说“印度乡间的人与我们不同,我们用思维,而他们用直觉,他们的直觉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发达得多。直觉是非常强大的,在我看来比思维更加强大。直觉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当身处和自己原来生活轨迹不同的时空的时候,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来提升自己?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3、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摩托日记》记录了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23岁就读医学院时,和朋友“Gap”了一年,骑着摩托车穿越南美。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了美洲大陆人民生活的疾苦,他发现“我已经刚不再是原来的我”。他放弃医生之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正是在旅行中,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相处,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而能够保持独立深度思考,毕业旅行不仅仅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多的是为自己将要开启的人生新阶段拓宽边界,打开可能。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

旅行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在自然里纵情山水,有人喜欢在古迹里追寻历史,对我来说,我更喜欢那些有故事的地方,有故事的人。通过他们,我了解了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了解了不同地方不同的文化,并对他们抱有尊敬之心。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高考大学毕业后,毕业旅行有意义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