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厌倦了人挤人的洪崖洞磁器口、去烦了只剩打卡拍照的网红景点,或许这个不是景点却胜似景点的地方才是重庆最好的名片,既观人文也看风月。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缙云苍苍,岁月悠悠。代代薪火承传,处处桃李芬芳”,这里有卢作孚亲自规划的温泉景点,也有莘莘学子向往的西南大学。但人们大都不知道,校园中的历史渊源都藏在哪里吧。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坐六号线穿过悠长的隧道,山峦叠嶂之中,就是重庆的后花园——北碚。这一路走的有点累了,半途拉住一个学生模样的人问路,他会了然一笑,告诉你,你已经在西南大学里了。西南大学源于西师、西农,几经合并,早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学校,大到每年都可以在校园内举办马拉松。有学子戏称,“北碚是西大的后花园”。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都说重庆只有冬夏,并无春秋,在西大,却有着相对分明的四季。山脚下的学子们看到紫叶淡淡盛放,便知四季轮回。

八门七园,远可望山,近踏嘉陵。从一号门(原西南师范大门)进入,毛泽东雕像是校友会相约的地标。它背后爬完藤蔓的行署楼过去曾是川东行政署的办公大楼。1950年,由于四川省地域较大,人口近五千万,为便于管理,新中国便将其分划为4个行署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均是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的省级行政区。1952年4个行政署划为四川省后,因建筑精良被诸多单位抢用。时任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亲自批示“要把最好的地方用来办教育”,这栋楼才成了西师大的教员楼。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往北继续走,从郁郁葱葱的梧桐中穿过,西南大学的老牌坊、学院,都掩映在葱葱树影中。西南大学的外国语学院更是渊薮流长。其前身是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外文系(1937年)和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英文系(1940年)。翻译过《聂鲁达诗选》的邹绛、参与抗战刊物编写的诗人方敬和哈佛才子吴宓都在这里工作过。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吴宓(1894-1978)

西南大学名人众多,最为出名的大概是国学大师吴宓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了。两人的雕塑一南一北在西南大学的校园里陪伴着学子们治学成长。樟树林与玉兰掩映的校园本身就是一首诗,吴宓常常若有所思地执杖缓行于文学院门口的小径,现在这条路也被称为吴宓路,顺着此路一路走,就到了文学系的主楼。这个民国风格的老式楼房,号为“雨僧楼”,也是西南大学“第一教学楼”。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雨僧何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然也”,雨僧是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的字号,此楼为纪念这位文学大师而取此名。雨僧楼08年曾遭遇一场大火,使文学院毁于一旦。吴宓老先生的古本真迹,都被熊熊大火吞噬。后来又得一些学子友人的赠送,建立了吴宓纪念馆。

吴宓是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和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他终身从教,桃李满门,钱钟书、曹禺、季羡林、查良铮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受到过他的教诲。在1949年国内政局暗潮涌动之时,吴宓拒绝了香港、台湾、美英等地大学的邀请,决心哪也不去,要留在内地,为新中国的学子讲学,“生为中国人,死在中国土”。这时,居于北碚的梁漱溟对他发出邀请,一同创建勉仁文学院,他欣然答应。后来几经合并改组,勉仁文学院成为西南师范大学文学系,而后他便在这里教了三十年书。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只可惜,这样儒雅到骨头里的老先生再难得见。坐车向南区走,号称亚洲第一的图书馆是学子怎么也不能错过的。登高先得月,而学术需要的则是埋首揽月光的耐心,深夜不灭的灯光是最好的脚注。

这个211大学藏着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连哈佛才子慕名前来

逛得累了不如就在半月楼前的草坪随意坐下,禾丰楼的美食什么时候都可以品尝,身边的学生来来往往,仿佛又回到了时间多到不知道如何消磨的青春期。走出校门时,门口的大排档也正到了红火的时间,不如坐下点几串烧烤,和友人摆下龙门阵,伴着月光在嘉陵江上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