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漫步——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
在去南普陀寺的路上,导游介绍说,虽然南普陀寺声名远播,信众众多,是海内外著名的寺院,但寺院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不允许信众和游客在山门以内焚香,也不提倡信众和游客烧高价香,寺庙为每位游客提供的一支香也是免费的。对导游的话,我将信将疑。
南普陀寺依五老峰而建,始于唐末,先后称泗州院、无尽岩、普照寺;清康熙年间施琅镇守厦门时,捐资修葺,并增建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因寺院在浙江普陀山之南,同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遂改称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有东西两座对称的山门,山门匾额“鹭岛名山”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所题。天王殿前有两方水面,面积大的叫荷花池,呈方形的小池叫放生池。在冬季,荷花池里自然见不到荷花,但放生池里的生灵们却趴在池中的小岛上充分享受着冬日的暖阳。荷花池畔耸立着两座石砌白塔,名曰万寿塔,是典型的南亚风格。
在天王殿的左侧,有一处免费赠香点,游客在这里可以领到一支长约一尺半的线香。天王殿外大香炉里烧的香差不多都是免费赠送的,有一些是香客们自己带来的,但没有见到那种动辄一两米高、胳膊粗细的“高香”。正是因为寺庙方面对焚香规格的限制和提倡,才使天王殿前的广场上虽有淡淡的香烟缭绕,但绝没有乌烟瘴气。试想,如果佛祖仅凭信众烧香规格的大小和花费的多寡来判断信众的虔诚度,那么佛祖是不是也沦落成了见利忘“法”之徒?从这一点上看,南普陀寺里的佛祖和观世音菩萨一定是廉洁的,他们对信众的祝愿也一定是真诚的。
看得出来,导游对南普陀寺和佛教是有一定了解的,一路上侃侃而谈,把我们团里的几位女士听得如醉如痴,频频点头。我们家的两位女士大概也忘记了自己是来旅游、看景儿的,紧紧跟在导游身边,虔诚地聆听,好像导游就是释迦摩尼的化身。看那样子,如果佛祖当时一声召唤,两位立马就能削发为尼,追随佛祖而去。我对佛教和佛祖心存敬意,但无心向佛,因此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就闪身走开了。
南普陀寺主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殿。我对庙宇建筑没什么研究,但我注意到,南普陀寺庙宇飞檐上的吉兽形象与北方寺庙,如岱庙,有所不同。岱庙飞檐上的吉兽为琉璃材质,颜色与屋顶琉璃瓦的颜色相一致,且沿飞檐纵向排列,而南普陀寺庙宇飞檐上的吉兽为五彩色,看不出材质,类似镂雕。最为特别的是,南普陀寺庙宇飞檐上的九只吉兽首尾相连,盘旋成环,颇具动感。南普陀寺内许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中袖线左右都有工程在建设。寺内的公告栏显示,各种佛事、法会连续不断,从中可以看出南普陀寺的繁荣和兴盛。
从藏经殿左侧蜿蜒拾阶而上,小径左右不时有石刻、题记映入眼帘。在这些石刻、题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金光闪烁的巨大“佛”字,笔力雄健,粗犷豪放。
出南普陀寺东门就是厦门大学的西北门,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导游同意给我们40分钟时间去久负盛名的“厦大”一饱眼福。因时间有限,而“厦大”的面积又很大,我们在研究过地图后,决定直奔“厦大”的标志性景点芙蓉湖。芙蓉湖大致呈长圆形,面积据说有13万平方米之多。环湖树木繁茂,景色宜人,不输国内任何名湖。“厦大”学子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求学,实在是令人羡慕。各种“厦大”旅游攻略中提到的“10块钱椰子”和“多情的黑天鹅”都如期得见,堪称“厦大”芙蓉湖畔的“一俗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