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当年从香港大学退学,复读考北大的文科状元,现在怎
2013年,刘丁宁成为了辽宁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她内心向往北大中文系,但是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她最终被香港大学录取,港大那时的全球排名强于北大,还开出了4年72万港币全额奖学金的丰厚条件,一般父母当然是希望子女有更光鲜的未来。
仅仅一个月后,她就毅然决定,离开香港大学,回到本溪高中复读高三,重新参加高考。
已经4个多月没有做过试卷的她,刚回去第一个月考就考出了年级第三。第二年的高考中,她再次成为了本省的文科状元,如愿进入了梦想中的北大中文系。能用上“毅然”二字的,都不是轻易的抉择。当年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无数目光短浅的网友,对她肆意嘲讽,“你可知道港大的世界排名远高于北大?”“不晓得她将来会不会后悔。”“疯了吧?理解无能。”然而时间到了2019年,知乎上的网友们再次把2015年充满争议的问题翻了出来。最近的高赞答案都很简短:“时至今日,再看这个问题,不能不说,这个孩子智慧。”“2019年11月再来看这个问题,怪不得说人家是状元,而你只能上蓝翔。” 互联网是有有记忆的,香港高校,曾经有10年的时间,风光无限,峰顶期大陆的状元几乎被港校包揽,在媒体的报道中,北清甚至一度沦为“二流学校”。看看过去的这些新闻,再看看香港高校如今排名不断跌落现状,让人唏嘘不已。
时间到了2019年,全国61位高考状元竟无一人报考香港高校,经历了新鲜——热捧——跌落——祛魅的过程,香港的校园里如今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只是香港全面滑落的一个侧影。
(最近港中文大学校门口的入境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乐观点说,香港高校,要面临至少10年的学术失血,悲观点说,随着优秀生源和顶尖教职的流失,香港高校的荣光顶点,将定格在2019年。从后台的某些留言中,有些国人还在ETC自动抬杠“大陆高校不如香港高校”,他们还不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陆的顶尖高校,在近几年,早已超过了香港的高校。倍受瞩目的英国2020年QS全球大学排行榜刚刚发布(他们本来就很抬举英联邦及旧殖民地),以TOP2为例:大陆的清华16,北大22。香港的港大25,港科大32。至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港中大46名、港理工91名,浸会261名。而大陆同等级的优秀高校,复旦40,浙大54,上交60名。
而美国则更不给面子,美国权威大学排名US News更侧重学术研究和整体声誉,香港大学直接排到了100名,港科大122名。说全面碾压,一点也不为过,你猜只开学两个月就放假,全改网课的香港高校,明年的整体声誉和教学成果,会不会再一次暴跌?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接着看看就业。网上现在开始流传“对往后几年香港籍应届生一刀切”的传闻。这个在技术上很难让招聘方统一操作,哪家也不会傻到发布地域歧视的政策文件,所以私以为一刀切肯定是个谣言。倒是废青们把香港经济作到长期衰退的影响更为直接。
但同样优秀的简历摆在一起,HR对刺头会不会有回避心理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曾看到过无数例员工挂着公司title在社交网络发表激进、种族、歧视言论,害得企业连夜公关部加班道歉的案例。远的不说,近的就看莫雷,一个NBA球队的总经理,因为政治觉悟太低,而让球队损失了巨额的商业合作。普通员工,你能捂住他们的嘴,你能保证他们不会一时激动,跑到网上大放厥词,害企业背锅吗?记得我毕业参加某宣讲会的时候,因为人数太多,HR直接喊非211的不用现场递简历了。企业在面对海量应聘者时,虽然知道会对有些人不公平,但这是商业上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
最好笑的是,最先开始割席的企业,反而是那些一直坚定喊着stand with Hong Kong的歪果仁。
有知乎网友爆料,他在世界500强日企的中国总部,接到了几个香港籍学生的简历,内容很漂亮,但是从老板(日本人)到同事(中日德都有),都顾虑他们的政治倾向。万一是比较激进的年轻人,脑子一热出了问题,也不能违反“言论自由”开除他,万一他在公司和同事相处不睦,企业文化也尴尬,到时候国外总部不高兴,国内消费者也不高兴,算了算了,连面试都别面了。而港校内地生,人正不怕影子歪,大陆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传统,不希望增加裂痕,更不会把自己的学生推出去。部分企业在面试港生的时候,会增加甄别环节。我听说了一个案例,一位港大研究生参加秋招,本来这确实在HR考量范围内,但是他拿出了自己撕港独宣传单的照片,HR马上正常流程了。不必害怕一刀切,只要被问到时,如实表明自己的态度,没准还是加分项。
据说现在招港校毕业生是要求,一大波名企已经开通了特招通道,有腾讯、内地八大事务所,华润、TCL等(评论里可以求证修订),我也知道有港大毕业生已经拿到了腾讯的OFFER。关键时刻看出谁才是自己人。
再说说学术。香港高校之前的巨大优势就是,它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职。很多北美学术能力极强的博士、博后都收到过香港各大学的job talk邀请,一般最终选择港大,港科大任教的,除了香港的年薪给得甚至比北美还略高一筹之外,不论是大陆出身还是欧美长大,更多的还是一份对东方文化的认同或向往。当港理工的内地老师陈伟强被600多个学生围困5个小时,被推跌倒3次,还被镭射笔照射,威胁家人安危时,这场景和几十年前革命小将批斗老师何其相似。
当须江教授放弃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职回到港科大学任教的时候,他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有废青学生把他的办公室撬开,把电脑和学术资料砸个稀巴烂。
一位微电子带头学者,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竟有一天要蒙受这样的耻辱,其他的年轻教授,和即将找教职的青年才俊,谁还会向往去香港继续学术生涯?据我所知,今年的Job Market,有港校的教授,已经开始面试其他地区的大学,拿到了OFFER的人,也因为害怕这种恶劣的氛围婉拒了去香港。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优秀的人才,更没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然后更招不到优秀的老师。当某些香港校长在声明里指责警察,一味护崽的时候,可曾想过,作为一校之长的责任?
青山绿水已经成为一片焦土,香港高校的学术失血,岂止往后十年。 最后说说校园文化。2008年被港大录取的内地状元姚璐说过,“内地生来港第一年,没有人不恨香港,没有人不恨港大。”另一位就读于港中大的同学在知乎匿名写道:“不多的时间(一年)已经让我体会到,我多么不喜欢这里,这里也多么不适合我。香港是一个不自由的城市,没有错,如果说在内地在某些问题上没有言论上的自由,那么在香港,在任何问题,你都没有沉默的自由。”
(早在2015年,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冯敬恩就煽动学生冲击校委会“以武制暴”,和今日套路如出一辙)
香港高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自由主义画皮之下的集体狂热主义,如果你亲眼见识过他们的舍堂文化和社团活动,就知道我在说什么。(当然喜欢集体主义的人,也会喜欢得不得了)比如一种邪性的大型团体操,叫dem beat,所有人整齐划一地拍手跺脚喊舍堂口号,不分时间地点,也不会顾及其他人需要上课。又比如社团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经常晚上扒着宿舍门不让关,逼大家签各种声明。你想找工作,想住宿舍,想有个好看的简历,不入社团你寸步难行。据状元刘丁宁的港大同学郑诺描述,刘丁宁很不适应。集体活动中,时常见到她在角落用手机,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在迎新活动上,每个人要轮流交代自己的情史,刘丁宁说:“我真的不能接受把这样的事情这么直白地说出来。”
(香港某大学的迎新会上,两个男生舔一个女生的大腿,恶俗整蛊被视为一种破冰文化)
(香港某大学的迎新会,男女新生被强迫如此互动)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既以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自豪,又把人绑架在集体主义之中,甚至失去了保持沉默的自由。有人说,香港在一切制度,理念上都是西方化的,这点和大陆完全不同,只是在民族性上,香港人真的是同根同源,只有他们自己认为自己不是。
2018年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刘丁宁被北大成功保研,目前硕士在读,继续在博大精深的国学中遨游。刘丁宁当年的选择,也许只是遵从了直觉和内心的呼唤,并不会预见今日的种种,但正是这种坚持自我,拒绝被裹挟的清醒,才让她如今得以畅快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当年她退学后,在一封公开信中说:“也许将来我并不会有什么成就,也不富贵利达,也许会被人提起,但那又何妨呢?我只愿每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精心书写生命的每一笔。”
今日彩蛋
如果刘丁宁当年没有退学
想必也得在港大跳这种傻得冒烟的dem beat
强烈建议你们点开视频↓
感受一下港大忠字舞,港中社会摇
我已被成功立体声环绕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