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孩子们“压力山大”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委员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委员

“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小学生起得最早,和环卫工人一样‘披星戴月’。”说起孩子们的辛苦,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委员十分痛心。减负喊了几十年,可是,老师减负家长补,校内减负校外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并未真正减下来。

减负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子在哪里?有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并热议这一话题。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教育中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

“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这是很多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童年,“累”成了他们花季岁月里共同的叹息。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中国教育中最典型的‘老大难’,屡禁不止。”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认为,要想解决“老大难”问题,必须找到原因。

张志勇分析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有教育观扭曲等原因。教育被扭曲为升学考试、改变命运的工具,导致学校教育体系忽视德育、体育、美育;教育抢跑行为丧失了科学精神,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效率降低甚至厌学、辍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和学校教育彼此“失调”,让中小学生形成“价值冲突”。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也有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观的原因。”张志勇指出,当一些市、县地方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放在考试升学这个指挥棒上时,加班加点、重复教育就成为必然。

“导致负担过重的因素,还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必经选拔,方能享有,有选拔就有竞争。”郑福田表示,由于学生成绩是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有可能加压增负;家长心理普遍紧张,补课补习屡禁不止。

让人担忧的是,高负担并未带来高质量。“多年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从城市到乡村,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情况不多见,高负担、低质量的情况却相当普遍,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以下农村地区。”郑福田说。

必须综合施策,扭转“唯升学率”“唯考试分数”倾向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本质,是违背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动因是升学竞争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痼疾,直接后果是损害师生身心健康,降低教育质量和品质。”郑福田说。

张志勇认为,减负必须系统施策,综合治理。首先要切实改变“教育发展看升学率”的片面教育政绩观,把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依法依规办教育,停止违规上课、违规作业、违规考试,建立防范学校加重孩子课业负担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改变德育、体育、美育等“被边缘化”的状态,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使其支持配合学校教育。

“我们还应继续加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业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存在的‘唯升学率’‘唯考试分数’倾向。”郑福田表示,应试教育要真正做“减法”,素质教育要科学地做“加法”,把负担太重的教科书科目、知识及过频过难的考试减下来,把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动手操作等加上来。

当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教育市场“看不见的手”,顺应这种诉求,“老师减负家长补,校内减负校外补”的现象并不鲜见。张志勇指出,校外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确有其价值,问题是要加强监管。

“校外教育要有准入标准,还要协调好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张志勇建议,积极探索提供校外公共教育服务的新路子,包括恢复学校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课后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在节假日为学生提供网上教育服务等。

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竞争激烈,学生负担不好减。郑福田建议,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地提供尽量公平的教育机会,创设相对公平的受教育环境。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逐步缩小差距。

让学生进校和离校时间更为宽松、更有弹性,调整好作息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较多的声音,不仅有对孩子“上学早、睡觉少”的心疼,还有对孩子“放学早、怎么接”的苦恼。孩子三四点钟放学,离家长下班还有两三个小时的“时差”,如何接孩子让一些家长揪心挠头。

“两会前,我在学校征集提案时,很多青年教师职工强烈希望我就中小学、幼儿园作息时间问题提一个提案。”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委员告诉记者,让孩子早放学,本是中小学生减负的措施之一,结果现在“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因为家长接孩子难,催生了名目繁多的社会儿童培训机构,孩子放了学就补课,负担一点没减轻不说,家长还投入了可观的费用。

怎么办?3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回应道,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弹性放学时间,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

“建议修改在校时间硬性规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应季调整,指导各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调整作息时间。”刘吉臻建议,通过家长与学校沟通约定,在学生进校和离校时间上赋予更为宽松的弹性时段。

这一建议得到很多代表委员的赞同。有代表指出,能“弹性放学”,为什么不能“弹性上学”?建议在实行“弹性放学”的同时,推迟孩子每天早上的正式上课时间,让大多数孩子多睡一会儿;对于一部分因家长早上班不得不早到校的孩子,请值班老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兴趣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