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初中家庭涉及家访!苏州小学升初中重要时间全汇总

  原标题:80%初中家庭涉及家访!苏州小学升初中重要时间全汇总

  在苏州,小学升初中目前主要有四种入学方式:地段入学、择校入学、推荐入学、积分入学。每一种入学方式针对的人群、报名时间和注意事项各有不同,本篇文章主要做了以下梳理:

  

  地段入学

  地段入学是苏州最主要的小学升初中入学途径,占整个苏州小学升初中入学比例的80%左右。

  苏州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小学生毕业信息收集,了解到该学生的家庭住址等信息之后,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为该学生分配一所地段初中。如果该学生前去这所学校入学,那么,该生就是以地段生的方式入学。往往地段入学的,有些学校还会安排家访,看孩子是否真的长期并且固定住在所在学区房。

  

  择校入学

  对于择校生,没有专门的用语进行描述,简单点说,如果你不是地段生,那么你就是择校生。按照苏州近几年发布的小学升初中升学政策规定,择校生不能超过当年小学升初中升学人数的10%,通过这点可以看出,择校生名额的限制,是导致择校难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不过,虽然择校难度很高,但是,每年尝试择校的家庭至少达到当年小学升初中升学人数的50%以上,择校热潮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择校无可厚非,作为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到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学习,当地段初中达不到家长心理目标的时候,择校就成为了一些家长的理想出路。除了择校热,苏州小学升初中还掀起来了一股购买学区房的热潮。虽然这种方式能最有效的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但是由于学区房非常昂贵,家长花费巨大,不少家庭无法承担,因此,择校成为了除地段生外,苏州小学升初中的主要升学途径。2020年有无择校,还要看新一年的官方政策而定。

  推荐入学

  从每年3月份到6月份,这段时间是小学推荐的高峰期,各初中会将自己的推荐表分发到与自己有推荐关系的小学,之后,再由小学将推荐表分发给拥有推荐生资格的优秀小学毕业生手上。

  推荐生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小学推荐初中是一个多对多的关系。意思是,一所小学可以推荐多所初中,一所初中可以由多所小学推荐。所以,家长在拿到孩子推荐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到底是推荐到哪所初中,别以为是推荐到A初中,其实推荐表是由B初中发的;其次,推荐生并非是100%会被录取,也有一定的几率会被淘汰,但是淘汰率非常低。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建议推荐生家长:如果地段初中不是特别好,还是要去尝试着择校,以免推荐失败后因为没有提前择校,只能去上地段初中。

  积分入学

  申请积分入学可在1月1日至4月15日,节假日除外。申请人前往居住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会事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积分管理窗口提出申请,按规定填写表格,并根据《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在市区范围内,参加社会保险、已办理居住证且连续合法居住一年以上(含一年)的流动人口,经本人申请,可为孩子申请积分入学。流动人口为其未成年子女申请积分入学时,仅限申请一所学校,且只能申请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起始年级,即公办小学一年级和公办初中一年级。已经取得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籍号的流动人口子女不予受理积分入学申请。

  苏州初中入学工作日程安排

  5月13日起,市区各公办初中统一将本校2019年施教区范围公布在学校校门口和校园网主页醒目处。苏州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和市区公办中小学开通热线咨询电话。

  5月上旬起,苏州教育网(www.szjyj.gov.cn) 开通市直属初中施教区网上查询功能。

  5月上旬,市区小学毕业生信息采集集中审核。

  5月下旬,地段生学位告知。

  5月20日~5月31日,返苏生报名,在苏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及符合在苏集体户口条件的外地小学毕业生报名。

  6月1日前,各校上报大学区辐射、实事项目、实验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6月10日前公布当年度本区(或片区)积分入学准入排名最低分值标准及开放学校可供学位数。

  6月15日前,根据志愿申请学校和积分排名,按街道公示各校积分入学拟录取名单。(市积分办)

  6月30日前,向积分入学录取学生发放入学准入卡及告知书,随迁子女持入学准入卡7月3日到录取学校报名。

  7月5日前,对未进入首批排名名单但符合本区(或片区)准入排名最低分值标准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行统筹调剂。

  7月1日-5日,完成地段生报名、大学区辐射、实事项目、创新实验项目报名录取工作。

  7月6日,初中大学区辐射未录取学生回原施教区学校报名。

  8月15日前,各初中校发放入学通知书。

  

  对苏州升初中政策还不了解?

  各个初中学校招生要求有何不同?

  如何第一时间获取初中学校招生信息?

  《2020年苏州初中入学白皮书》

  家长帮重磅推出!

  首批预约正在进行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