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终点也要撒满爱,众多服务机构携手成立合作共同

  

  我们如何定义死亡?最好的临终方式又是什么?在今天召开的第二届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务2019上海论坛上,英国巴斯大学死亡研究中心主任John Troyer 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发众人思考。

  死亡,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它和生存一样,是永恒的存在。然而如何帮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有尊严地活着,安详地离去,却是活着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8月,在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启动会上,《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上海要全面推广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纳入本市社区健康服务清单基本项目,全市所有社区医院均要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作为安宁疗护国家试点省市之一,也是唯一整体推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城市,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老年护理专管李水静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已有76家医疗机构试点安宁疗护服务,203家医疗机构注册临终关怀科,共有安宁疗护机构床位1200余张,居家床位800余张,累计服务临终患者2.87万人次,其中机构住院1.03万人次,病人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9.39%和98.9%。

  

  享有临终关怀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这被视为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其中,社工服务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程明明深耕此领域多年,她表示,2012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上海市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上海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开展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探索已经走在国内的前列。

  “但,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安宁疗护还是社会工作,这两个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均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程明明认为,安宁疗护的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专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层面的专业认同以及社会层面的专业认同三个方面的整合以提升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从而推动安宁疗护专业化的发展。

  为了更好建立生命教育体系,发展安宁疗护事业,今天的论坛上,组委会面向全社会发出行动倡议,联合更多医疗、教育、社科、心理、健康管理、养老、街道社区等为老服务机构,携手成立合作共同体。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东浩宣读了《生命教育及安宁疗护合作倡议书》。

  行动倡议具体如下:

  一、三个基本原则

  1、尊重生命本质,把人文关怀放在重要位置;

  2、推动安宁疗护社会化、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

  3、倡导安宁疗护的理念,推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

  二、共建行业网络

  倡议共同建立安宁疗护行业网络,形成相互协助支持系统。

  三、共建师资库

  启动安宁疗护各领域专家和导师数据库筹建工作,打造课程研发、人才培养和专业督导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共建服务体系

  共同推动生命教育和安宁疗护本土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系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增进人民福祉。

  此外,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正式启动“生命成长校园推广三年行动计划”。“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让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安宁疗护的理念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是我们的初衷。”程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