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一去就行

高校去行政化,要不断推进实质意义上的治理改善,推进高校行政权、学术权和教育权分离,逐步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新学期伊始,山东启动省属高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试点院校改革后,二级学院及领导人员不再保留行政级别。该方案要求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鼓励高校在二级学院开辟试验区,扩大其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人民日报》3月1日)

去行政化历来是高教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如今,山东启动省属高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是去行政化的重大举措。然而,未来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进行有效对接,依然任重道远。

去行政化,绝非字面意义上的“去掉行政管理”,而是消除过度的行政干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除领导的名号,即便取消行政级别也是“换汤不换药”,二级学院难以跳出行政化的泥沼。如何取消行政化,真正还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关键在于改变陈旧的等级观念,深化高校内部治理改革,真正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教育。尤其要注意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着力解决二级学院领导与管理部门官员的正常交流与互动问题。有人喟叹,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住房、医疗、政务、民间交流等全跟行政级别连在一起,没有行政级别便很难开展相关工作。

由此可见,相比于取消二级学院的行政级别,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行政与办学的关系,解除高校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划清彼此的权责边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变革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支撑,让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两者均不能错位和越位。具体而言,就是要突出高校在专业设置、人事招聘、职称晋升、课程与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自主权,解决好相关人员的职业晋升渠道和发展通道,在高校与其他公共部门的行政人员之间形成职业流动机制。同时,还要防止权限过大之后,如何约束高校规范运行的问题。倘若内部制度、外在环境、资源配置、权责分配等配套改革不能及时跟进,非但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反而成了有关部门解套、卸责的工具。

去行政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源在于错综复杂的政学关系,去行政化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需要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变革,还需要高等教育系统外部支撑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社会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一直以来,政府放权的最大担忧是高校难以承受赋权之责。如果没有配套改革,贸然将高校去行政化,其实是将高校从主流话语体系和资源分配体系里“踢了出去”,弱化了高校的地位和力量。

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出现,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如果说我国现在还缺少世界一流大学,与其说是办学硬件上的差距,毋宁说是办学理念滞后和治理能力不强,没有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做到最大限度的“开门办学”。由是观之,推进高校去行政化,不应也不能局限于二级学院,而是要不断推进实质意义上的治理改善,推进高校行政权、学术权和教育权分离,逐步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完备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地遏制不透明、不公开、难监督的乱象,荡涤校园内的行为之弊和作风之垢,还原高等教育的本来面目——坚持其“合理的保守性”,做“社会的精神灯塔”。

- END -

作者:郭立场,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精彩热文:

大学老师很轻松?丨恢复山东医科大学!丨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丨不上大学丨大学要开“国学”专业丨山大搬迁章丘丨为什么董卿又火了?丨中国大学综合实力700强丨科研机构与高校整合共建丨高校合并潮丨“双一流”遴选标准丨教师生存状况报告丨最新ESI排名百强丨2016年高被引榜单丨杨振宁重回祖国丨

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联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彭丽媛丨互联网+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丨创业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丨科研评价丨离岗创业丨科研怪相

↓点击广告,支持“中国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