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安徽大学联合发布《2016年度安徽政务舆情回应指数及评估报告》
2016年,安徽各地市政府在处理相关舆情事件中展现了不错的应对能力,在政务舆情回应指数方面,安庆、铜陵、马鞍山、合肥、池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亳州位居前十名,这些地区在舆情处置的“时、效、度”方面展示出较为成熟的舆情处置能力。但是,一些地方在政务舆情回应中仍存在着“恐慌情绪”和“畏难情绪”,舆情回应不专业、舆情回应机制不健全,甚至诱发舆情次生灾害。这是《2016年度安徽政务舆情回应指数及评估报告》给出的结果。
2016年年末,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安徽经济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研究,共同编制并于近日发布《安徽省2016年度政务舆情回应指数及评估报告》。
报告共挑选安徽省2016年度160件政务舆情事件,借助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力图呈现安徽政务舆情的特点,分析研判安徽政务舆情回应中工作中的利弊得失。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件未必是2016年安徽年度最热的事件,但它们的指向都与政府的社会治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政府提高舆情回应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样本来源是基于中国经济信息社舆情监测系统所重点监测的舆情事件,从中筛选出各地市排名前十的政务舆情事件,在舆情事件、舆情处置、平台建设三个一级指标,事件级别、舆论场影响度、舆情回应及时性、回应责任主体、回应适当性(专业性)、处置效果、政务“两微”影响力、“两微一端”覆盖面这八个二级指标上进行评估、赋值、研判。
为了确保评估指标的科学客观,指数指标论证经多轮次专家意见征集和专家委员会研讨确认,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专家组确定指数模型,对160起舆情事件处置的各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指数结果。中国经济信息社安徽经济研究中心与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联合撰写《2016年度安徽政务舆情回应指数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2016年度,全省大部分地市舆情回应的及时性和专业性有了较大改善。特别在涉及政府重大政策、全国性舆情事件、突发事件上,各级政府机构基本均有主动应对。一些地市政府在回应热点舆情事件时,更懂得主动运用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声,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基本能够做到24小时内回应。然而也有一些地市政府部门因“误处置”带来舆情焦点转移和因“无处置”导致舆情事件持续高热,引起网民的反弹情绪。
报告显示,2016年度安徽省政务舆情话题前五位分别是:基层干群矛盾、教育类事件、公共利益、贪污腐败、公共安全。其中,教育类舆情由于牵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旦发生舆情关注热度极高。2016年度教育类舆情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校园安全、师德师风、校园暴力、考试升学。
从舆情事件的涉事部门来看,2016年安徽政务舆情事件多涉及教育、纪检、公安、住建、环保、食品药监、土地征迁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须注意的是,2016年度涉警类舆情事件事件烈度较高,成为舆情关注的焦点。
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度,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地推出政务公开与舆情回应相关政策,各地市政府政务舆情回应在“时、效、度”方面显示出较为明显地改善提升。2017年安徽政务舆情回应将继续考验政府的能力。从政务舆情生成特点与规律角度看,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次生舆情将仍会发生;新媒介传播将成为舆情事件爆发的“主战场”,在事件传播过程中,视频、标签、标题党成为事件发酵的三要素;网络的圈层传播造成的社会舆论话语隔阂仍将持续存在。
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创新舆情回应手段与方法,不断培养官方话语的舆论基础与民意支持,是各地市政府舆情工作需要长期探索与坚持的方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