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明明德,而后修此一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1、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2、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3、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
【读书感悟】--大学的目的
明明德,修身的前提:了解做人的真知,使人明确方向,自觉建立弃旧图新的意愿;
止于至善,修身的目的:了解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规则;
亲民,修身的方法:弃旧图新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获得相应的实践方法;
我一直在想,究竟要懂得多少道理,才能过好这一生?
我们希望活得长远,我们希望活得幸福,我们希望活得简单,可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我经常问老天爷,我该如何获得想要的这一切!
或许是老天爷终于听到了我的声音,他通过生活的磨砺和先贤的教诲慢慢告诉了我一些答案。
有一天,我看到了弘一法师开示,顿时感觉困扰我已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弘一法师开示: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必须要学会处理好三层关系: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有我们的灵魂与身体之间。
我们的需求渴望得到回应和满足,我们也须对这个世界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满足。弘一法师用一“和”字便告诉了我们所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心安,要幸福,要长寿,就得灵魂和身体融合,个人和社会融合,生命和自然融合。
而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可以看成是做好四件事:待人、接物、处事、静心。
经过思考,我自己对它又做了补充:
1、以和气迎人
和:心性平和、态度温和、言语谦和
2、以正气接物
正:得于正道、用于正途、传于正人
注:传于正人:人是有圈子的,自己做正人,才入得正人之圈(伪装的迟早会被撕破),
“传”不仅是父子传承、师徒传承,财物思想也大多在圈内流转。
3、以浩气临事
浩:目的淳正、立场公正、处事中正
4、以静气养身
静:清静无欲、安静无为、镇静无畏
当然了,只是这些,只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而已,想要应用到生活中,还需要很多学科知识。但在它的指引下,至少我不再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