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办师范如何走出窘境
选择传统师范大学,还是选择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有从教意愿的学生总会面临这样的抉择。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造条件,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近日,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成立,成为近年来首批开办教师教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开始试水教师培养。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综合性大学办师范,为何响应者寥寥?在教师教育方面综合性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背后是教师培养体系的升级,还是我国近百年教师教育体系的一次自我调节?
政策鼓励综合性大学办师范,为何响应者寥寥?
记者走进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发现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的牌匾已经挂在逸夫管理科学楼外。几米开外,另一幅牌匾是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依托近40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师资,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首批计划招收20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首批学生将于2020年秋季正式入学。
“南京大学办师范”引发不小讨论,也折射出当前师范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在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只有2所师范大学和3所综合性院校承担着本科师范生培养。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仅有8所师范大学和12所综合性院校承担着本科师范生的培养。75所部属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除了6所部属师范大学,仅有3所综合性大学承担着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工作。
一面是高水平大学师范生培养参与度不足,另一面是我国教师群体学历教育偏低的现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曾公开表示,2018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3.10%,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仅为9.8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初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平均比例为45.5%。
教师质量影响学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的质量。由于江苏省政策倾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相继成立了师范类学院。但在全国范围看,特别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响应者依然寥寥。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坦言,“师范教育更重视实践应用,难产出高水平论文,一些指标也未列入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体系的考量之中,对学校整体评价提升的帮助不大,很多大学更愿意将精力和经费投到理工科等重点领域。教育学科在综合性大学里规模和地位都不高,很多学校认为举办师范教育出力不讨好。”
综合性大学对举办师范教育缺少热情,还缘于一个根深蒂固的误区——在传统眼光里,“谁办师范,谁就掉价”。王运来解释,“师范专业历来不是学生的优先选择。缺乏大投入,难以高产出,师范教育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里,难逃‘被边缘’的命运”。
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让重新举办师范教育面临很大困难。
“按照国家现行教师资格制度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而获得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范教育的独特性。”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表示,从就业的双向选择来讲,通过获得教师资格、招考,就可以成为人民教师,并没有相关前置的要求。
“纵观世界各国,传统意义上的师范院校已经不存在了。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参与教师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给出这样的判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参与教师教育,那么提高教师质量的愿景,更是难以兑现。”
更愿招收综合性大学非师范生,新趋势折射新需求?
近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公布了2020届毕业生拟招聘名单,此次招聘共引进20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3人是本硕连读毕业生,1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
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名中学的教师招聘,似乎更加青睐非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非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师群体,综合性大学再办师范,还有无必要?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运来解释,“这种趋势恰恰表明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求,只不过目前清华、北大没有教师教育学院而已。”
按照王运来的逻辑,优质中学的学生考上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占比很高,而师范类大学的高考分数线普遍低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你不可能去招聘一个高考分数比学生还低的人去做老师。从更大范围来看,需要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寻找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生源是教师培养的源头活水,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能吸引优秀生源,同时凭借学校深厚实力,更容易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为教师培养创造良好条件。”祁占勇历数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把“生源优势”放在了首位。
南京大学具有多学科交融、课程体系丰富、学习内容选择面广等特点与优势,能够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基础和综合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王运来坦言,“南京大学举办师范教育,是为了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承担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我国师范院校纷纷“转型”,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个别院校师范类专业设置不足三成,部分高校每年师范毕业生占比低于五成。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对师范院校的发展是一种激励,更是压力,能让师范院校认真审视自身发展的缺失。”祁占勇表示。
接受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提升教师质量,使教师来源更加多元化……就像硬币的两面,随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的优势显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劣势也难以掩饰。
“最主要困难是人员不整,经验不足。具体来说,综合性大学严重缺乏师范教育师资。”桑国元告诉记者,师范培养需要一套专业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很多高校重新开办师范教育,通常是依托本校高等教育等相关研究单位。但是,这两者在研究对象、培养模式和培养能力上迥异。即便是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底子,也不能保证办好师范教育。”
如何解决“综合性”和“师范性”的冲突?
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第一年招生,仅开设物理和英语专业,只招收硕士研究生。在一些人看来,这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师范教育。
“教师培养的主体依然是师范院校,南京大学想错位发展,培养教师队伍中的‘特种兵’。”王运来介绍,背靠学科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计划采用与物理学院、英语学院合办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我们提出学科教育加教育学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在物理、英语等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加上有关教育心理、教育实践等内容”。
但合作还未正式开始,在学生培养理念上就出现了分歧。
“在课程设置上,物理学院的专家还是想按照物理学专业标准培养学生,不同意在教学上降低难度。但是,我们持不同观点。因为,这些学生毕业后并不会成为学术研究者。在培养目标上,他们是以后的中学物理教师,所以我们想加入更多教育学科的内容。”王运来表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只在于你有多少学问,更重要的是你能教会学生多少学问。如何习得这个关键的转化能力,还是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
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不能缺少“职业化”的过程。桑国元对此表示认同,“教师职业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属性,掌握知识和传授知识是两件事。如果想成为合格老师,一定学科背景的学生,都应该接受两年左右教育学科的专业培训”。
“偏重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综合性大学在培养人的理念上强调‘学术性’,相应的课程设置突出‘博’。师范教育强调‘师范性’,课程设置强调‘专’。”在祁占勇看来,这两者的冲突会给综合性大学办师范带来困扰。“综合性大学中发展师范教育,容易出现简单模仿过去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忽略了其实践性、可操作性,把教师教育简单化理解成学科专业加上几门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造成师范氛围不足。”
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近百年历史,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一直是个难题。南京大学的尝试,刚刚开始。(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