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家长送孩子上学,都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实现自已所期望的,孩子成人、成才之梦,那么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还需洗洗认识,认真思考。

  首先,对于好学校的“好”,要看我们以什么标准来判断。目前很多人把目光都盯在了学生的成绩上面,进而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催生了像洋思、杜郎口、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名校,大家都认为教学质量高、高考上线率高的学校就很好。

  而很多学校并不能达到那些名校那样的高度,所以大家又去搜寻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学校,认为办学条件好的,教学资源丰富的就是好学校。

  搜寻之后又发现,很多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那么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又去看学校的文化、理念等软实力,认为学校有特色,办学理念先进的就是好学校。

  

  当然,这样去判断一所学校是否为好学校,其实也并没有错,只是大家把目光停留在“好”的表面现象上而已,没有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一所“好”的学校就是能培养出来合格的“人”的学校。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大山深处的学校,只有一间陋室,一个文化不高的教师,它也许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甚至是连一个高中生也培养不出。但它所培养出来的人,能积极参与社会劳动,能遵纪守法,能奉献爱心,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一个合格的人,我们又凭什么说这所学校不好呢?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重视人才的时代,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人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人那么简单的。好像“人才”比“合格的人”更为重要。却不知,这个合格,不仅包含了道德品质,各种能力、素养的合格,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目标定位的合格。而这个合格是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基础,不是并列关系,没有取舍关系。所以,产出人才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所学校的好与不好,就比如前面举例的那么一个学校。

  既然要成为人才,大家都希望通过学校这个熔炉,将自己的孩子锻造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时代的精英。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就那么多,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大学生又能干什么呢,不但浪费教育资源,还要不断扩大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所有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都想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职业,所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屡屡发生,而那些被认为低阶的、基础性的职业就没有人愿意去选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满大街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地四处游荡,却连路边的一片垃圾都不愿俯身去捡,如何能称之为“人才”,那培养他们的学校还算好吗?

  

  当有些大学生走投无路,放下身段去打扫卫生、做服务员的时候,我们无不张大了嘴,瞪大眼睛吃惊地评论,这是大材小用、这是浪费人才,没有人会想到这是浪费资源,也从来不会去考虑,学校、甚至是大学,不就是为培养合格社会劳动力而存在的。所谓人才,只不过是给合格劳动力中学而优者的定义罢了。

  一个人走上劳动岗位,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不具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成长的能力,哪怕他在学校被冠以什么样的人才之名,最终必将被不断发展中的岗位所淘汰,不要觉得一纸文凭就可以受用一生。反之,没有上过大学,只要是合格的人,拥有各种能力,就算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成绩,即使没有被社会所认可,至少也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好、很幸福。因此,我们眼睛不要总盯着自己认为的好学校,对标好大学,盯着“985”、“211”这些名号,而应回过头来看,看哪些学校能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价值观,能认认真真地去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各项能力,那么这样的学校才可称得上好学校。

  

  随着“高分低能”,“啃老族”、“少年犯”的出现,我们惊讶地发现有很多优秀学子会自杀、会心理扭曲、不会生活,全社会都意识到了唯分数论的危害,继而把气全部撒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上。左一脚、右一拳地想破除这唯一公平遴选人才的方式。却不曾想错的本就不是分数,不是考试,而是人们对分数和考试的那种功利性的认识。然后把这种认识强加在学校的头上,让学校拿这样的理念去竞争评比,去评价、培养人,最后交给社会一大堆残次品。到头来这样的学校却被称之为好学校,那它究竟好在哪里。

  我们常说“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很多人思想没有解放、认识也没有提高,一味地把中、高考作为“紧箍咒”套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像唐僧一样整天在孩子身边嗡嗡:长大了要当什么,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考不好就去捡垃圾等等,然后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孩子成绩迅速提高时,咒骂学校、教师,然后把孩子疯狂地送进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以求孩子有一个好前途,而把学校的习惯培养、能力培养当成放羊式教育、粗放式管理,而且使得一些傻瓜教师也跟上一起起哄,抵触学校,抨击教育,随后跑去培训班找个人利益去了。学校在他们眼里,与“好”字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此,学校的好,好的学校,都应该是摒除了功利,正视人才,能认识到培养合格的“人”的学校,而不是唯分数的,带有偏见的、为了中、高考的所谓的好学校。只有纠正了我们自己的错误认识,我们才能发现一所学校的好,才能让孩子被培养成为真正的“人”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