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所高校800余本科生159项创新项目同场竞技 第

  

  获奖团队与评委合影。

  

  安徽建筑大学项目“基于纳米改性蜂巢石的分散式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项目“智能精准采样器”。

  

  刘昀和她的团队

  晶报记者 邓媛/文、图

  11月10日-11日,为期1天半的第三届“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84所高校800多名师生,带着各自在给排水相关领域的159项创新科研作品齐齐亮相,展示其作为在校本科生的创新投入和热情。最终,70位学子收获个人奖项,84个团队收获团队奖项,他们可获得奖金共计21.5万元。

  “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的课外竞赛活动,该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中国城镇给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协办。

  作为目前全国给排水专业里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本届科技创新大赛共吸引来自清华、同济、天津、武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84所高等院校参与,收到159项体现国内给排水专业创新实力的参赛方案和设备作品,参赛学生逾800名。

  这些充满创造力、科技感的作品和方案,涵盖市政给排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创新、建筑给排水工程、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特色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智慧水务关键技术与管理、黑臭水体治理关键技术、水资源综合管理与保护等领域。

  根据赛程安排,这159个创新技术方案和创新技术装置主要参选创新大赛团体奖;依托知识竞赛方式,还评选出了知识竞赛个人奖等奖项。在为期一天半的激烈比拼后,大赛共评出个人奖(含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团体奖(含特等奖3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48个),并另设最佳风采奖(6个)、最佳组织奖(5个)。他们将获得共计21.5万元奖金。

  其中武汉大学的“建筑排水特殊配件模拟及测试系统”、同济大学的“基于无人机平台和深度学习的藻类预警与控制”、山东建筑大学的“碧源—村镇污水实用技术”等3个项目斩获团体特等奖;山东建筑大学程文君等10名选手荣获个人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获最佳组织奖。

  参赛作品:

  安徽建筑大学

  “分散式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安徽建筑大学今年是首次参赛,大三本科生仇善博带队的参赛作品为“基于纳米改性蜂巢石的分散式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据介绍,该系统分为三大系统,污水经过厌氧池,耗氧池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流出,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智能管理系统还能通过多探头的在线监测系统,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降低运营成本。该设备已经在安徽省好几个地区进行示范工程应用,污水处理成本每吨只需0.9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精准采样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共派出三支队伍参赛,参赛作品之一的采样器,是在常规采样中加入了水质检测探头,可实现采样和检测的同步进行,这类采样器可用于黑臭水体监测等领域。

  赛事点评:

  深水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难度也极高,亟需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给排水专业青年人才投身这一伟大事业。深圳水务集团将继续支持、推动这一全国性赛事越办越好,使之成为一个促进行业协会、高校、企业的互动交流及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良好平台,以此深化产学研结合工作,为水务行业创新发展赋能,为城市建设和民生幸福贡献力量。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何春华

  获奖团队: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AIE性质

  的汞离子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刘昀团队项目收获了团体一等奖的荣誉,她和团队伙伴掩饰不住激动。她告诉记者,这项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汞离子的检测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她解释说,因为汞离子具有毒性,甲基化更是会增强毒性,在以往的检测方法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她关注到AIE材料的研究,这是一种具备“越聚集越发光”特性的材料。当不良溶剂中聚集或者浓度升高发生聚集时,传统荧光材料会失去荧光效应,但AIE材料反而会发生聚集,其荧光强度会发生增强。在固态和高浓度时更是高度敏感,具有很好的检出效应。所以他们关注到AIE材料对离子的响应,就想到将其引入水环境监测领域,用于水体中汞离子的检测。他们还认为,未来通过不同种类AIE材料的研制,检测范围还可以扩大至各种金属离子、阴离子以及简单有机物的检测。

  虽然获得一等奖兴奋是必然的,但她非常感谢自己的团队,原来她所在的团队主要由8名同学组成,两位大三,其他都是大四。因为选题是自己选的,但其中探讨和研究离不开伙伴们的帮助,尤其是大四面临考研压力的同学,依然忙中抽空参与项目。同时,兄弟院系的帮忙也不可或缺,比如需要拍摄荧光现象照片时,因为没有紫外分析仪,也不方便外借设备,化学学院的同学非常帮忙,帮她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影像。她还向记者坦言,头一次参加这类大赛,与来自全国84所高校的159个项目同场竞技,看到了其他同专业同龄人的参赛项目,直观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受益匪浅。

  个人知识竞赛获奖名单(一等奖)

  山东建筑大学 程文君

  武汉大学 陈明如

  华中科技大学 王珂

  南昌大学 李友皝

  重庆大学 任俊颖

  湖南大学 姚明晨

  山东建筑大学 王磊

  山东建筑大学 任麒羽

  湖南大学 黄钰婧

  福州大学 周曦菲

  团体特等奖获奖名单

  建筑排水特殊配件模拟及测试系统

  武汉大学

  基于无人机平台和深度学习

  的藻类预警与控制

  同济大学

  碧源—村镇污水实用技术

  山东建筑大学

  团体一等奖获奖名单

  基于胶囊式内窥镜的管道监测系统设计

  河海大学

  一种健身型雨水花园的设计与运营

  南昌航空大学

  “绿·洁·智”——建筑与小区多维度智慧海绵系统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AIE性质的汞离子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生态水景式鱼缸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螺旋水封式地漏

  湖南大学

  全自动屋面雨水净化装置

  南昌大学

  智能精准采样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低动力零维护超滤净水装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

  注:此名单为公布的部分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