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扎根大山追逐他的教育梦
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贾利民
他用一颗赤诚的教育心,脉动一群农村孩子的心,他用自己的教育梦想之光,点亮山村更多家庭的希望之光。他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他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面对农村教育,他以“智慧”之思,为所有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和标杆,证明了农村学校华丽转身的可能性,也为那些坚守农村教育的教师们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题记
贾利民是教育系统里一名普通的中共党员,现任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他扎根山村教育30载,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校长,引领一所乡村学校发展成为全国课改访学基地。他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智慧素养教育、积分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分层异动教学模式,探索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学习动力难题,成果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他创新教学路径,主持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等5项国家级课题,其中2项被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
曾经, 他是一个穷山沟里的娃,一个高考落榜生,一位乡村的代课教师。如今,已在偏远山村的三尺讲台坚守数十载,从一名乡村中学英语代课教师起步,探索教学路径,设计课改方案,引领一所乡村学校教育改革方向,把一个即将撤并的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张名片,成为每天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基地。经历过高考逐梦的艰辛,体味过教改之路的跌宕,始终不改的是心怀一颗“教育梦”,用心播种,用爱浇灌,以他的教育梦撑起山里娃的“未来梦”,力争每一步迈得铿锵有力、踏实稳健。
同时,他也是一名备受学生和家长称赞的校长,他三次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全国敬业奉献好人”、“全国首届乡村教育家”、“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 等多项殊荣。他得到了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刘延东以及国务委员、公安部长赵克志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他的教育梦为山里娃撑起一片天
他的教改路,源于30年前的一个梦——
这个梦,是为了却高考那年名落孙山的遗憾,更是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89年高考,贾利民以10分之差落榜,当时他家中很是贫困,根本没有钱支持他参加复读。“今后的人生路怎么走?”成了摆在贾利民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贾利民终于想通了,与其在迷惘中伤心,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年,正赶上他的老家陡子峪中学缺教师,学校决定让贾利民担任初中英语代课教师。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贾利民就暗暗立下了誓言:“自己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一定要努力拼搏,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英语教学只能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本教材。学校没有录音机,师生的发音不标准,学生的英语成绩低下,有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说不全。看到此情此景,他决定自费购买教学器材,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可当时,家里因为供他、弟弟和妹妹上学,已经欠了5万多元的外债,他每月代课工资只有88元,维持家里的正常生活都是难事。尽管如此,贾利民和母亲卖掉家里的鸡蛋和两只羊,再加上他2个月的代课工资,买了一台录音机、一套英语听力磁带和一本英汉词典。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他投入了所有精力。白天,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晚上,批改作业,查阅资料,跟着录音机练发音,学口语,晚上11点前从未睡过觉。
经过三年努力,他带的第一届孩子中考时,英语成绩闯进了全县前三名,还有两个孩子考上了中专,这在该校还是首次,也轰动了全乡! “我像自己考上大学一样,第一时间冲进家里,趴在母亲的怀里大哭了一场。”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贾利民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中,贾利民始终坚持与学生打成一片,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孩子们感受到了贾利民对他们的关爱,使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在贾利民带的11届毕业班里,有8次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三名,其中5次拿了全县第一名。
贾利民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进行教育科研研究,亲自主持了5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其中有两项被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管理和教学方面的文章20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出版论著和教材11部,应全国各地邀请做全国学术报告100多场次。
为乡村课改,立下“军令状”
2002年,贾利民被任命为陡子峪中学校长。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中学校长,虽然工作角色有了转变,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我一边教着英语课,一边抓学校的管理,把英语的科研成果扩大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全校教学成绩迅速提升,每年学校的中考成绩都在全县前3名。”
2009年,六道河中学与陡子峪中学合并,贾利民被调到六道河中学任校长。由于当时老百姓对学校撤并不理解,导致大部分优秀生源外流,部分困难学生辍学,一时间,学校秩序大乱。面对现状,贾利民及时召开班子会,统一思想,分析形势,明确奋斗目标,将目光锁定在课堂改革上。这一年10月,贾利民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一位教师抛出了狠话:“课改就是花架子,我宁可到学校掏厕所也不要搞课改!”
家长声讨学校:“是在拿我们的孩子当‘小白鼠’吗?要是搞课改,孩子就要转学!”
面对质疑,我许诺:“课改要是失败了,我这个校长就不干了!”
亲友的误解、责难,同行的批评,家长的恐吓,社会上他人的诽谤……他没有止步不前,依旧认准自己的“理”,让他更加坚定“要把课改进行到底!”。
他痴心执着的课改,教师的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工作激情被唤醒,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说学生笨、训学生不对、斥学生不行的语言已很难听见,过去很少笑的教师现在也常挂着开心的笑容。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现在在课堂上,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师生感情越来越深,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舒心、越来越快乐,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改带来了浓浓师生情,这种情怀改变了学生,也改变着教师的工作状态。
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工作思路发生了改变,开始主动思考课改,主动改革课堂,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适合学生。教师课改的深层动力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教育的追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尊重教师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意识到教学有问题时,都会力图改变,这才是课改最珍贵的资源和最强大的动力。虽然看起来教师很累,但他们很幸福,因为工作中充满了创造,受到了社会、家长、领导的尊重与认可,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得到实现。他还给教师搭建课改大讲堂、课堂论剑、课改节、外出讲座送课等各种展示舞台,让教师体验到课改带给自己的成功与成长。
课改改变了学生,他们敢讲、敢说、敢问、敢想,自信又活泼。学生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反馈已经成为课堂常态。课堂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最“自由”也最“专业”的舞台,课堂上,学生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乐趣;课堂外,班级文化巡展、体育大课间、六中大讲堂、多彩社团、读书论坛……丰富多彩的舞台,不断激发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他和智慧素养教育结缘
贾利民校长以课改为突破口,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文化管理、智慧德育、六道课堂、课程超市、动力评价、自助培训等“六大工程”的智慧素养教育模式,走出了以“智慧素养教育”为主体,以“中华传统教育、课堂改革”为两翼的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管理和顺、德育和美、课堂和乐、课程和悦、评价和畅、培训和融的六道“和”文化。《智慧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实践项目。
智慧素养教育主张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生间相互融合促进的措施,肯定学生身上隐藏的潜能,不以成绩论学生好坏。智慧素养教育的“一分、一育、三课、四自、五管”成为了学校的鲜明必须特色。
“一分”是在智慧管理中构建了教职工绩效积分和学生学习积分考核体系,克服了传统管理方法的许多弊端,解决了金钱不能解决的大量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一育”就是智慧德育,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的智慧德育包括主体育人、课程育人、国学育人、读书育人、自我育人、激励育人“六道育人”体系。“和谐施教,以美育人,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即以美的规律改善教育,从而构成了德育的“和美”文化。
“三课”指“6641”程序化预习课、分层异动课和选课走班的校本课程课。6641程序化预习课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分层异动课强调教育均衡从课堂开始,通过异动小组分层学习,每节课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最大收获;学校还开设了10门必修和24门选课走班的校本课程,将其定位在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根据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超市。这样的课程经由时间和空间,与人、事、物彼此融合互动对话,编织成长故事,在立体多元的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感受人文、自然和社会,探索科学,创造艺术,丰盈生命,让知识变智慧,让规范变道德,让目标变信仰。
“五管”“四自”是学生校长助理团、学管会、社团联合会、值周班、班级双轮双督委员会的学生自主管理“五驾马车”,让学生达到了“生活自理,学会生存”、“管理自主,发展潜能”、“学习自觉,提升素养”、“身心自由,健康成长”,达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智慧素养教育主张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生间相互融合促进的措施,肯定学生身上隐藏的潜能,不以成绩论学生好坏。在自助培训上,着力给师生构建一个和谐、融洽、全面发展的空间,使各要素间形成正向的、积极的多维互动,让师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自由吸取养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整个社会的和、人自身各要素的和,达到全面、个性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六道河中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从2013年到现在六道河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第一。不但成绩提高了,学生变得阳光、自信和快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外校就读的学生纷纷转回学校。
同时,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42名教师在全国课堂大赛上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有100多人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做示范课、讲座,为20多个县区和学校进行课改的培训和诊断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社会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每周都吸全国各地同行前来考察学习、挂职和跟岗体验式培训。每次都给各地的参观者极大的震撼。学校作为贵州水城县等4个县区的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教师报课改访学基地。他将一个山区乡镇中学办得有声有色,全国知名。
他和孩子们始终在一起
有句话说得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从教近30年来,贾利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上,但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对自己的家庭却充满了愧疚。
1995年的暑假,贾利民给陡子峪中学的学生补课。刚给学生补了8天课,他不满两周的儿子发起了高烧,在乡卫生院输了三天液后,高烧仍然不退,母亲让他请假去给孩子看病。可当时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我走了,学生怎么办?”
没办法,母亲和妻子轮流背着孩子走了40多里的路,把孩子送到了平谷区韩庄医院。7天后,当贾利民赶到医院接孩子出院时,主治大夫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当父亲的,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你都不在身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从2011年开始,学校开始改扩建,贾利民更忙了。他一边抓基建,一边抓课改。他一个学期下来,竟听了180节课。由于旧校舍的拆除,当时学生只能住在离学校一里之外的活动板房,除了板房的闷热潮湿和蚊虫叮咬外,每天还要四次穿过到处是壕沟乱石的建筑工地,为了学生的安全和繁忙的工作,他每天吃住在校,白天忙工程建设,深入课堂听课,落实学校管理,晚上为解决课改存在的问题还要上网查阅资料,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天完成这些工作都会到深夜11、12点,尽管这么晚他还要到工地看一看,到板房的每间宿舍转一转,冬天还要亲自感觉一下宿舍的暖气热不热。超负荷的工作让他变得又黑又瘦,体重减轻20多斤,学校的老师劝他说,校长休息休息吧,别累坏了身体,每次他都开玩笑说“累并快乐着”。妻子心疼的说,校长咱别干了,你连寒暑假和周六周日都不回家休息,如果你累到了,孩子和我怎么办?他只是说,没事,我习惯了。
更让他终生难忘的是2011年11月1日,贾利民的父母出了车祸,父亲腰椎粉碎性骨折,母亲的胳膊和大腿严重挫伤。两位老人怕影响他的工作没有告诉他,直到下午4点大夫说有可能要做手术时,母亲才告诉了贾利民。“在我接到电话的瞬间,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电话中我说了些什么。”当时学校正在施工,学生刚搬进新宿舍楼,但因为楼里的厕所还不能使用,学生晚上去厕所需要到楼外,而楼外到处是施工的壕沟。贾利民不放心,在和医生商量完治疗方案后,狠下心返回了学校,都没来得急陪伴父母一夜。就这样,在他父母住院的23个日日夜夜里,贾利民没能去陪一天……
2018年,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学校的扶贫工作和综合楼的基建工作,他亲临一线。白天在学校抓教育教学工作,晚上和节假日,进村入户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困难。为了解决学校和扶贫中的问题,他中午不休息,晚上十一点前从未上床休息。超负荷的工作及不规律的休息,贾利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2018年11月26日晚上,他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在患病住院期间,他还始终惦记着学校的各项工作,经常电话联系询问扶贫进展情况,孝善现场会的准备进行到哪一步了,综合楼手续跑办是否落实到位等等,他还让爱人把笔记本电脑带到医院,每天输完液做完检查,他便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中。住院期间,他还瞒着医生和家属偷偷去学校一次。一出院,身体还末完全恢复,便又返校上班,又投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教育教学、孝善文化进校园、扶贫仍继续,事务之多,头绪之繁杂,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状态。
30年的从教生涯,让贾利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30年的工作经历、22年的党龄告诉他,矢志不渝是对信念的坚守,真心付出是对奉献的最真诠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让事业在奉献中闪光。”他先后两次被河北省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省政府授予乡村优秀教育工作者。
30年来,贾利民凭借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始终以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完成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履行着一个校长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逐渐取得了骄人成绩。
天道酬勤。贾利民的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文明网、河北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报道。“长风破浪会有时,敢立潮头撑大旗”。在沿着教改的道路上,贾利民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谱写着一曲耕耘者之歌……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所感悟到的幸福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