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说关就关 我们如何维权?律师:可起诉或报警

  培训班说关就关 我们如何维权?

  律师:谨慎参与预付费项目 遇跑路情况可起诉或报警

  

  1月2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北京亦庄早教机构“悦宝园”因拖欠租金被商场要求关门一事,目前这家机构在关闭将近两周后已复课。另有市民爆料称,在朝阳常营华联购物中心内一家名为“超级飞侠英语”的培训机构也突然宣布关门停业,上百名家长正准备进行维权。

  对此,业内专家林子尧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关门多发的情况,既有国家监管政策大幅收紧的原因,也有办学成本明显上升等因素。律师建议,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预付费项目,无论如何优惠,市民一定要谨慎参与;出现问题之后,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事件 英语培训班突然关门 负责人称“不会跑路”

  市民贾女士向北青报记者爆料称,今年7月底,她在位于朝阳区华联购物中心的“超级飞侠英语”为孩子报了将近2万元的课程(144课时),上了18个课时之后,在11月22日得知“超级飞侠英语”关门的消息。

  家长高先生说,因为孩子喜欢学英语,他11月9日在位于常营的“超级飞侠英语”门店报了名,“合同金额2万多元,我们采取了分期付款的形式,三次交清,先交了将近8000元,但还不到半个月店就关了。”

  北青报记者从家长那里看到了一封“超级飞侠英语”校方负责人致常营超飞家长的公开信,校方在公开信中表示:由于校区内部问题,决定暂时停止营业,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课,肯定不会跑路。

  “超级飞侠英语”一名王姓负责人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无法继续经营,目前已经和其他培训机构商谈合作,决定将会员转到其他机构,以此来消化剩余课时。

  当前预收费的校外培训机构关门甚至跑路现象并不少见,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般有家长上门维权的校外培训机构,多是因为预先收取了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费用,不少门店在关店前夕仍在以吸收会员或者卖课包的形式收费,事发后,家长提出退费等请求,均难以得到合理解决。

  分析 国家监管政策收紧 校外培训面临洗牌

  资深业内人士、海淀教科院副院长林子尧在自己所写的《北京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向何处去?》一文中专门就培训机构关门、破产进行了相关解读。文章称,北京是全国教育培训机构最集中的地区,目前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业(以下通称K12培训业)正面临着行业产生40年来最大的变局。

  去年年初,教育部等先后下发文件,要求并部署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去年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历史上首次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治理规范的重点是开展学科知识培训的K12培训机构,提出了如“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一系列要求,标志着K12培训业“弱监管”时代的终结,“超强监管”时代正式到来。

  2018年2月以来,针对K12培训机构的刚性规定出台后,此类机构的综合办学成本明显上升,直接成本上升15%以上,这导致“报班”的家长变少。另一方面,随着家长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性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班”冲动;“人均不低于3平方米”、“不晚于20:30”等刚性规定的落实,为K12培训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招生顾虑。

  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要求彻底消除培训热的诱因,系统治理,统筹线上线下机构实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这意味着对K12培训机构的严监管态势将持续。

  提醒 对超长预收费可举报 机构跑路应司法维权

  针对另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圈钱跑路的现象,北京市地平线律师事务所胡永平律师表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多是因为将学费挪作他用,甚至一些机构把预付费包装成理财产品,声称预交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利息,以利息来抵扣学费。不过,一旦“投资”失败,就会血本无归。

  胡永平律师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外收取其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校外培训课时,要避免跨年预交费。如果培训机构强制超长时间预交学费,家长可以向教育部门举报其违规行为。

  胡永平律师提醒家长:“报名课外培训要签合同,付费后一定要索取发票。”如果不签合同,一旦出现纠纷,就可能因为没有证据而无法维护自身权益。另外,一些培训机构在合同上的机构名称跟在工商机构登记的公司名称不一致,而发票上通常显示的是真实的名称,索要发票有助于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真实身份。

  胡永平律师还表示,遇到教育培训机构跑路时,家长有两个法律救济途径:一是通过诉讼解决。家长可以依据合同法和双方签订的合同,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二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有些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就是利用教育培训的幌子,通过收取学员的预付学费来吸收公众资金,并将其挪用于其他投资,其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集资或诈骗。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请求其立案查处,并追回损失。 文/本报记者 董振杰

  相关新闻 前老板跑路 接盘侠还债

  本报讯(记者 王浩雄 实习生 徐凤玉)近日,在北京房山法院执行局内,北京某教育机构法人李先生自掏腰包9.4万元,替前法人将学费退给23名家长。

  为了直接获取教育类公司经营资质,李先生此前通过中介公司直接收购了北京蓓思特教育有限公司,可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这家看似清清白白的公司在其获取股权的几个月内竟然惹来20多起官司,均是由前任管理者收取了家长预付款而引发的。

  考虑到客观情况,房山法院执行局高华峰法官也对案件申请人进行了调解,每人都作出了数百元的让步。直至拿到钱,家长们才知道原来现在公司法人早已进行了变更。

  据了解,目前,李先生已经将公司更名,因中介公司未完成此前承诺及工作失误行为造成自己的损失,李先生将会与中介公司协商,也可能采取诉讼手段,尽可能挽回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