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看“中国式民主”活力
在“中国式民主”的相册中,有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你我身边,不见经传、朴实无华;他们在最高政治殿堂,不忘初心、真诚建言。
他们的故事,拼接成亿万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履职,道出寻常百姓的期盼诉求。
他们,是日益活跃在全国两会的基层人大代表,仿佛春风拂过的劲草,扎根“中国式民主”的大地,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A 见证“中国式民主”的真谛——他们丰富变化的构成,是人民民主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的写照
刚办完退休手续一个月,50岁的虞纯就又一次收拾好行囊,从杭州来到北京。
虞纯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她已经开了21年的公交车,安全行驶的里程可绕地球近20圈。
“一个人代表几十万人,我的工作很重要!”这就是虞纯对人大代表的最直观理解。
与西方不少议会由权贵精英组成不同,中国的人大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根据选举法,中国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包括虞纯在内的近3000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多数,就是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个名额的比例选举出来的。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的人。经年累月,他们在广袤的农田辛勤劳作,在喧闹的社区服务后勤,在火热的厂房加班加点。春暖花开,他们风尘仆仆、汇聚而来,走进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代表人民行使庄严的权力。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为人类政治史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那年那一刻的中南海怀仁堂里,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老人齐白石、年龄最小的女工郝建秀……实际到会的121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经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岁月见证,民主的种子一旦播撒,就在中国的大地根深叶茂。
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结构而丰富变化着的代表构成,不断迸发出民主的活力。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延续了上一届的“升势”,达到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其中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更是从上届的3名增加至31名。专业技术人员约占总数的20%,而党政领导干部约占总数的35%,比上届降低了近7个百分点。在近3000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坐在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88岁的申纪兰代表依旧腰板挺直。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从她第一次骑毛驴到长治县,坐敞篷车辗转到太原,再转火车到北京参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
“无论高低贵贱,一人一票,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是申纪兰亲身见证并深深感受到的民主真谛。
B 彰显“中国式民主”的优势——他们的履职故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
“我带来一条建议,就带回一条路,村民们都盼着我再为他们说说话。”全国人大代表冼润霞是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红花地村的大学生村官。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冼润霞所在的广东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既“亲切”,又“激动”,第一次当面见到总书记的冼润霞记得,“当时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向总书记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孩子们上学太危险,希望国家能帮我们修条路。”
她和村民们没想到,一条3.2公里长、6米宽的“上学路”半年多就修到了家门口。
“今年来北京前,村民们找上我,请我把感谢带上来。大家说,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农村,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她说。
通过基层人大代表的代言,百姓生活的小事就变成了国家关注的大事;通过他们的耕耘,民主的“好处”悄悄植入人民的心田。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说,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是职业政治家的民主,而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都来自第一线,平时生活工作在群众中间,能及时听取群众呼声,并通过建议、议案,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中国式民主”的独特魅力。
发现水质急剧恶化的危机,周潮洪代表连续4年提出加强引滦入津水源地潘大水库保护的建议;心疼村民们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马玉花代表多年连续提出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关切民生的痛点难点,聚焦改革的热点焦点,越来越成为基层人大代表发声的重点。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徐平说,从近年基层人大代表所提的建议和议案来看,他们的履职能力在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拓宽,反映的问题更具普遍性,提出的建议更具可操作性,“中国式民主”的智慧不断闪光,“人民当家作主”的质量日益提升。
为了能把“有分量”的建议带到北京,有的代表牺牲了全年节假日,有的代表自己掏钱搞调研,有的代表硬是走坏了很多双鞋……
“我们就是一个小‘桥梁’,用脚调研,用心建言,把农民的声音、农村的问题传递出去,让政策制定有所依据,让农民兄弟从中受益。”建议提高涉农保险额度的范海涛代表说。
民意所向,民主所在。基层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们所到之处,留下了民主坚实的脚印。
他们的调研,深入社会的肌理;他们的声音,饱含时代的热度;他们的履职故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
C 激扬“中国式民主”的力量——他们带着人民的热盼,积聚点滴的火光,汇入中国梦的光明与希望
“我们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到去年12月25日,32户首批易地搬迁的人家全部入住新屋,家家户户贴起对联,过了个开心年!”在湖南代表团的小组审议中,向平华话音未落,激起一片掌声。
大家清晰记得,2016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当时,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就精准扶贫发表了意见,“总书记跟我们一一握手。我说:总书记讲话我都认真记下来了。2020年要全面脱贫,残疾人、家里因病致穷的人怎么办啊?总书记一句话就讲了,要对特困人员实行供养机制。”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赢这场硬仗”的嘱托,向平华回到家乡,就争取资金,兴建学校,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经农户签字同意,实行统筹统建,打造民族特色街,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下互通、同频共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畅通无阻的民主平台,国家的意志、代表的工作和人民的意愿构成良性的循环,将民主的营养不断输送到社会的每个细胞。
从陌生到熟悉,从生涩到自信,一个个基层人大代表从“江湖之远”走入“庙堂之高”,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年轮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北京西三环附近居民区的保安朱良玉来说,国家的法律与规划似乎与他“相距甚远”。然而,他没想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关于设立袭警罪的建议被写入了刑法修正案(九);他关于重视保安服务业的建议被列入国家纲要实施细则;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有他和代表们共同的声音。
“一份建议就可能变成法律条文,所以说,基层人大代表的每条建议都重千钧,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说。
他们播下民意的种子,收获民主的果实。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的462件代表议案,已全部完成审议工作;代表提出的8609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已全部办理完毕,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计划逐步解决的占80.6%。
聚沙成塔,涓流汇海。“中国式民主”的伟力,就在于唤起了亿万人民。
60多年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宣告浓墨重彩:“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昭示“中国式民主”图景锦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由人民创造!未来在人民手中!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