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怀建议加速推进医养结合破解养老困局 华声在线衡阳频道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杜震)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发展医养结合”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李怀建议,应加速推进医养结合,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李怀说,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已把医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期,而且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孤独终老的特点。人口老龄化不断的扩大,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医疗上,我国医疗服务需要在高速增长,每两年基本上就增加10亿人次。从供给上看,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仅为4.55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为2.06人。
李怀代表调研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紧张的医疗资源形成了巨大挑战。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不断的老化,心脑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病等频发,很多老人多半年要住在医院里。但实际情况是,部分住院老人已经处于康复期,却长期住在医院里,占据了有限的、宝贵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呢?李怀代表表示,燕达健康城在实践中,探索了医疗、养老与康复相结合、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李怀代表提到的健康城位于北京东燕郊,与北京行政副中心仅一河之隔,由六大板块组成:即燕达医院、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金色年华养老中心、康复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燕达医院设置床位3000张,康复中心设置床位1000张,养老中心设置床位10000张。
燕达健康城医养结合主要特点是实现了四项基本保障:一是医疗保障,二是康复保障,三是生活照料保障,四是文化娱乐保障。设置的临终关怀,实现了覆盖人的生命全周期所需的“健康照护和服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冀两地把燕达健康城作为试点单位,2014年5月以来,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实现了紧密合作,并与协和医院签订了《精准医学诊断和基因检测研究中心合作协议》。2017年1月5日,京冀两地为燕达医院开通了北京医保直接结算。在养老方面,去年,《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订,把燕达养老中心作为北京市养老试点单位。
李怀代表告诉记者,上述举措,为河北人民和居住在燕郊的40万京籍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北京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为京籍老人在燕达养老中心就医提供了可靠保障。这有效缓解了北京就医压力、养老服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之一,也是京冀两地党委政府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惠及百姓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
同时,燕达医院着力从国内外引进各专业所需的人才,如领军人才、专科带头人、全科医生、青年人才等,在2020年内,燕达医院将实现全国一流水平。
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遵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相关批示精神,并在廊坊市委市政府、三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协调下,燕达健康城大二期即将开工建设,其项目有:协和·燕达精准医学诊断和基因检测中心,康复中心,临终关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生物制药制剂研发生产,物资保障和健康城生活区,首都医科大学燕达医学院,另还将在秦皇岛复制一座同品质的健康城。
上述各项目全部建成,预计总投资约150亿元,加上燕达健康城建成已投资的120亿元,预计总投资共约270亿元。
科学的定位,高品质的服务,医、教、研、养老、康复一体化完美的结合,必将为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和养老事业这一世界性难题,摸索出一套宝贵的经验。
十年磨一剑,燕达健康城自2007年开始规划和建设,通过十年打造和完善了“燕达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健康城各项目均属于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其投资巨大、收益小,且长久不能收回投资,其完全是基于强烈的奉献精神,也是基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的情怀。
据此,李怀代表建议:一是党和政府已着力全面推动医改,但老百姓的获得感仍然有限。随着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医疗费用的增加,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体制、改革机制,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强化公益性。二是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事业,当前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事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医养结合事业的整体发展。三是扶持医养结合标杆单位,产生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