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大学非线性培训将引爆学习革命!

3月6日至10日,按照中央组织部的部署,“中央企业培训管理专题研讨班”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举办。应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邀请,海尔大学执行校长孙中元为研讨班学员分享了海尔大学互联网时代的非线性学习探索。

根据其官网显示,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校五院”之一。此次研讨班的70名学员由中管金融企业和中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及培训处处长组成。另外,为了帮助大家认识新形势下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本次培训还有专题讲座、案例分享、工作坊等多种形式。

分享过程中,海尔大学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探索得到央企学员们的纷纷点赞,他们认为海尔大学的转型探索非常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在此,小编将海尔大学互联网转型探索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共享。

互联网时代,世界进入了不确定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改变了学习的路径和链接学习资源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及建设组织?海尔大学也开始探索自组织、自学习、自发展的模式。

【嘉宾与研讨班学员现场交流】

著名的战略大师加里·哈默曾经说过,互联网时代之后,商学院可能就不存在了。其实商学院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就在于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线性的,而互联网时代的管理都是非线性的。过去的企业培训都是单向的,学员往往是被动接受。因此,海尔大学采用自组织的方式,让企业和学员变成并联关系,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设计课程。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部总经理助理郎晓萌对此非常赞同,她表示“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虽然不同,但围绕战略目标、解决业务发展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员自发产生内生的学习动力,实现自我成长以促进组织进步,是培训工作者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一般而言,传统企业培训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集中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带来大规模的效率,但是解决不了“高精度”的问题,所以出现了个人学习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

海尔大学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云学习平台、微社群等多种方式,拆掉了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之间的“墙”,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弹性的学习平台,并按照“按需定制、快速迭代、制造场景”的原则,定制学习项目,让知识更好的流动。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里学习最合适的课程。

【嘉宾分享现场】

截至2016年底,在海尔大学平台上,线上、线下生成的定制课程共有7100余门,已形成120个以上学习社群,提供多维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实现24小时定制化学习。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丹娜·左哈对于海尔大学的探索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一个由需求主导并且是无限的学习方式,员工可以随时在线寻找答案,做出更多的思考”。

所谓的聚合就是聚合资源,增值就是学员和海尔大学的学习资源共同创造价值。这样一方面可以传播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获取好的资源来实现共同创造价值。

同时,海尔大学的平台对外开放,让社会共同来参与价值创造。结合海尔的非线性管理模式探索,目前海尔大学已向社会输出:《海尔人人创客的组织转型与探索》、《海尔“单人酬”模式》、《海尔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探索实践》、《海尔大学的非线性学习探索》等系列课程。

除此之外,海尔大学还通过创客公开课、训练营、创客活动等为创客们提供辅导,帮助创客们加速发展。海尔大学也因此获得了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中国最具创新精神企业商学院等荣誉。

分享结束之后,不少央企学员纷纷点赞海尔大学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探索,甚至给出了“这将引爆培训革命”的好评。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大学结合海尔的模式探索对外输出优秀经验。目前,已有100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及商学院纷纷到海尔大学学习、交流,包括国家电网、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万通药业、宝洁、联合利华、长安汽车、伊利等。

本文由海尔大学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