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 诗意水墨 淋漓生活

初识白光,立刻被这个外向开朗的大男孩吸引,谈笑间皆是年轻人蓬勃的活力。生活里的他,理想满满,积极经营着艺术辐射开来的种种。白光说自己喜好广结朋伴,而待人之道便是真诚坦白。画映人心,于是纸上留下的,也是一片可贵的诚挚之情。

简约不简单

一片柳荫蔓延出盈盈绿意,石缝间迸出青苔,两只白鹭亭亭悠然,柔中带刚。这从容怡悦的视觉邂逅,被白光命名为《云淡风轻》,如同他个人创作的写照:风轻云净,安宁清爽。水墨的点化中,浓淡干湿徜徉辉映,勾勒皴染尽显意趣。

中国画的至高境界,素来以简淡为胜。昔日八大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挥毫来抒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常是满幅大纸寥寥数笔,却神情毕具,倔强傲岸的性格跃然显现。极少有人能做到少而不贫、笔简形具,给读者无限遐想的宇宙,这也是白光在求艺道上自始至终的追求。多年教导他的老师霍春阳评价:“白光的花鸟画中有大繁至简的绘画理念。他的画面有的是疏枝淡叶的折枝,有的是繁复的花丛,但无论繁简,他都能处理得清雅、简远。”

笔底的逸气翻飞,诠释着属于他的空间诗意,其实远不止描述起来这般容易。如何做到简约不简单,让白光经历了一段颇为“繁复”的学习过程。本科阶段,没骨是必修课程,时而一张画耗费数日,寻求颜色的碰撞与融合,写意花鸟更是他的心头好,却总觉有几分力不从心。“学写意是个艰难的过程,开始的时候虽然也能支撑构图,但越看越给人非常‘空’的感觉,于是努力一步步向其中添加元素。”

身边到处是优秀前辈的榜样,然而白光保持着格外清醒的头脑,“霍老师无疑是学校里的国画旗帜,许多人都愿意模仿他的画法,但实际上直接学习他现在的面貌是难以学成的。因为他的简练空灵是经过沉淀和加工的,并且也是从学古人中走出来的。”所谓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一根线就能包罗整个世界,恰是中国画的艰深之处,需源自岁月和勤学打磨出笔墨的内涵。白光从最繁琐的古画着手,反复临摹体味自六朝以来千百年的风流绪韵,渐渐识别出适合自己吸收的内容。画幅通常以明确的主色为基调,统领复杂的花枝造型,野趣天成的简洁中愈显细腻与丰富,传达着花鸟绘画的纯净情调。

“绘画必须要在心里先有构思,才能从容地借技法表现,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达到气息完足的结果。”白光希冀自己能朝着清新典雅的文人气息发展,给大众以眼眸的愉悦。他深谙个人面貌的形成非长久不可得,而传统是永远给予滋养的“法宝”。“曾经我给书法家孙伯翔先生拜年,年过八旬的老人依然在家临帖。他说写久了就会形成自己的创作习惯,容易变形,所以临帖能找到根之所在。这个道理,对于画家来说也同样,学古人是一辈子离不开的。”悉心传承着水墨文人画的内在精神及意境,白光在这条以简至上的路上不断修行,对花鸟草木的满腔热忱绽放得熠熠闪光。

挥洒热情求艺路

平素里的白光总有种天马行空的活跃,也恰是这活泼的性格,成就了最初学艺的“反向动力”。“小时候因为好动,母亲就给我报了书法班,想用写字静静心性。”直到高中,考虑未来发展,他开始转入绘画领域,经过短暂的训练,白光进入天津美院国画系求学。

如果说幼年的学画经历使得艺术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进入天美则给了他理想起飞的翅膀。最初,白光志在设计学,几度跑到教务处试图调换专业却未遂心愿,一度也曾格外迷茫。然而慢慢地,国画系热烈的学习氛围感染了他,而拿到画廊的几张小稿顺利出售,引得同学羡慕的眼光,让他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几年奋发下来,连续三年的综合成绩都拔得头筹,远远甩开第二名近百分,各种市区级奖学金纷至沓来,是白光履历里傲人的一笔。而全面发展如他,还包揽了学校学生会主席、市学联主席等团体活动的领头位置,于是在本科毕业后,白光以优异的表现顺利被保送为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许多同学为了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刻,我却能够踏踏实实地认真创作,单凭此就算是十分幸运。”

升入研究生阶段,白光明白肩头责任更重了几分,在治学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择导师时,他没有趋之若鹜地跟随花鸟画科最热门人选,而是投拜在书画俱长的喻建十门下。“喻老师的整体学术追求令我非常钦佩和认同,在画理画论方面也给我了许多帮助。他会详细按照绘画构成的方式剖析书法,且不会规定框架去限制学生的发展,鼓励年轻人多‘折腾’,所以他的研究生,花鸟、山水、书法甚至基础教学各个门类均有。”特别是在色彩方面,格调高古、雅致彬彬的喻建十给白光无限启发。拥有大海航船中明灯般的指引,白光的画技进一步精进,愈发深刻体悟出中国画的广博与深厚。

“因为觉得机会可贵,我会主动追着不同的老师请他们帮我提点。若想学有所成,不能仅仅指望上课所学的内容,还要下课外功夫,这也是现在我常常劝告学生的。”谈及多年累积进步的原因,白光由衷感慨。他总是在请教前仔细思索,怀揣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师长们也尤其喜欢认真付出的年轻人,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于他。

理想逐渐丰满之时,白光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新的契机——以面试第一名的身份留校任教。一切顺遂得令人难以置信,而同恩师结下了家人般的情谊的他, 也再三感谢命运眷顾。“很多人好奇我是不是有什么背景,怎么会这么顺利,其实真的没有。”笑言如此,白光秉持着以诚待人的处世原则,“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必定要真诚才能长久,我始终信奉这一点。”

执着公益奉献社会

对待生活,白光仿佛有取之不竭的热情,乐于发挥心底正能量。2009年,他报名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西部项目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白光真心愿意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做些实事,于是除却上课,但凡有空闲,他就跑到山上调查当地贫困小学的基本情况。点滴情况掌握于心后,白光便为孩子们建起了助学档案,利用博客和贴吧信息在网上发出助学倡议,并发起成立“云基金助学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时间,潮水般的捐赠衣物从五湖四海涌来,“南涧县邮局每月给我送三次,每次小斗卡车都要装满满一整车,学校甚至需要专门腾出两间不用的教室存放物资。”

“书,心书也,画,心画也。心正则书正,心正则画正。”艺术家所表现出的面貌,往往与其内在的精神气节紧密相连。西南边陲的清明山水,在白光生命里雕刻下印痕,笔随心转,这段充溢着葳蕤绿植和感动记忆的经历为他积累下不少素材,为日后创作注入乍现的灵光。他忘不了看山爷爷每周末都等自己一起吃午饭,忘不了74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送他下山,更忘不了老乡杀掉了家养的鸡盛情招待他。生活里赐予的所有,他都倍感珍惜,而这朝夕的浸润,也最终回馈到画面中。

回到都市,白光对淳朴的乡亲学生仍魂牵梦萦,决定把公益延续下去。七年来,他几乎年年都要动身前往南涧一趟,已成了融入骨血的习惯。为了让住读的孩子们享受良好的休息环境,他四处联络企业,解决了20多个学校换钢架床的资金。而令他感激的是,捐款的企业家甚至从未谋面,就全力支持和信任自己。白光还积极响应全国范围的“一个鸡蛋”公益项目,作为该项目在云南地区的负责人,让南涧三所学校的师生们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迄今为止已四年,而全部经费均来自白光和朋友售画所得。此外,进行捐赠展、帮助贫困村落修路……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白光说,目前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固定的公益圈,只消一个讯息,大家便会群起跟随。而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座中间桥梁,为需要帮助的对象搭建通道。

执着公益的同时,白光的身影也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展览与艺术活动上,以旁人的眼光审视,大概是很靠近前台的一个年轻人,市场也对他投来了更多的关注目光。然而他清楚,作为青年艺术家,一不小心,就会被推向市场最势利的挑拣中。在他看来,理想状态中的艺术应该与市场呈现一条线的状态,不要区分得太明确,真正能让市场接受的画家同样创造了社会价值,而经历了几年前的疯狂,目前市场已逐步回归理性。“某种程度上,这促进了大众消费,不再像以往那样把艺术当作奢侈品,同时有利于艺术家创造精品,更理智地审视自己。”

自古书画乃寂寞之道。“与过去相比,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已经好转太多,应该知足。对于真正的创作来说,只有清苦寂寞才能孕育出传世之作,过于多元化的生活就会把时间消耗,而没办法磨在纸上了。”忙碌的日常空隙,琐碎时间就能为白光所利用,迅速调动挥墨的状态。对于他来说,悉心沉淀着每一份情感,艺术之梦才刚刚开始。

记者 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