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教育培训行业7大陷阱:名师为在校大学生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是典型的国家必须保证供给的公共产品。因此,公办教育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以保障国民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而民办学校由于其“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和“面向社会办学”的特殊性,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在的“诚信”问题也日益凸显。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最新统计,最近几年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增长迅速,增幅甚至超过了食品和医疗消费。为此,本报咨询了太原市民办教育协会,总结了培训行业潜规则及陷阱,对于目前正准备参加培训的读者将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A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案例:据省城某培训机构内部人士透露,从赠送免费资料开始,到试听课程,最终签下培训合同,外语教育培训机构有一系列的“情节设计”用来套取你的钞票。你去参加水平测试得出的结论永远是:“听力和口语不好”。在测试之后,会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经济实力,推荐课程。

提醒: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看到“班级余额不多,报名从速”或“限额招生,报名从速”这样的广告语,要多留个心眼,看清楚再埋单。

B 非法中介毁前程

案例:去年年底,50名中国留学生因涉嫌伪造留学申请文件,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学校声明说,经核实发现大量申请材料是由非法留学中介伪造的。

提醒:

目前国内存在一些黑留学中介机构,给一些不符合申请条件但又一心想出国留学的学生伪造各种申请文件。学生即便一时侥幸蒙混过关,到了国外学习跟不上或被退学,最终耽误的还是自己。

C 报名“保过班”需谨慎

案例:毕业于山西大学的张同学,找了一家考研培训机构的保过班,可广告宣传的理想教学形式并没兑现,上课更多的是跟电脑对话,机构承诺与相关学校联系的学长也只是视频讲课,而答应联系的学校导师更是连影子都没见着。当张同学提出退款时,培训机构推三阻四,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