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宁波人入围3月浙江好人榜!请为他们点赞……

昨天

新一期的“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放榜了。

经过群众投票、评议,25位入围3月榜。

最最最重要的是

这其中有4位宁波人。

对于这4位你或许还不熟悉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陈国云

今年52岁的陈国云,是庄桥街道李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个“热心肠”,李家村和“慈善”结缘,最早也起源于他。

在陈国云的记忆里,小时候是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家里才渡过难关。2000年,创业成功的陈国云,开始默默为村里做起了好事。每逢过年,他都会给村里所有老人送上油、米等年货;同时,以个人名义全程资助20余名贫困学生,设立总额500万元的助学基金……

陈国云的慈善情怀,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好口碑,还在村里头树起了好风气。2008年,李家村建立了300万元的慈善帮扶基金。2010年,全省第一家企村联合慈善分会——江北区慈善总会庄李企村联合慈善分会成立。在李家村,凡患有重大疾病的村民,村慈善基金每年给予3000元补助,而村民的日常患病治疗,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医药费的自费部分还可以全部由慈善基金报销。

有了陈国云这位“领头雁”,如今的李家村人人参与慈善活动。陈国云本人也被授予“浙江慈善奖”“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并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慈善之星”。

徐兰芳

66岁的徐兰芳是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人。

在15年前,徐兰芳的丈夫得了尿毒症,持续增长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亲戚、朋友和镇村资助了徐兰芳家五六万元,村民们也纷纷解囊相助,你五十我一百地捐款。正是这些救命钱,让徐兰芳的丈夫得以完成换肾手术。

“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这句话,从徐兰芳口中说出来,分量格外重。

两年前徐兰芳的老伴去世了。

”老伴一直对我说,他这多活了十多年的命,是乡亲们给的,一定要把钱还回去。”徐兰芳说。

徐兰芳凭着记忆,在纸上写下一个个数字,拿着这本只有数字的“账本”,反复念叨着一个个脑海中的名字,走上了这趟“报恩之旅”。

“以前的账本找不到了,但这些名字、这些数字,我都记得。”每天晚上,徐兰芳都要把这些人名重新回忆一遍,对着数字一个个理顺,“这钱不还,我心里过不去,睡不着觉。”她说。

头发花白的徐兰芳,缓缓地拉着一辆装满八宝粥的手推车,挨家挨户敲开村民的大门。不识字的她,衣兜里却揣着一个“账本”——几张白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个个数字:50、100、500……

在寒风中,徐兰芳踽踽独行的身影,让许多村民动容。在收到钱后,很多村民都要把钱退回去,可徐兰芳连连摆手,继续着自己的坚持。

她说,儿子大了,刚工作赚钱,家里生活比过去宽裕些,能兑现对丈夫的承诺了。

姚仁汉

姚仁汉出生于1962年7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从教30余年,大半辈子都在镇海中学,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副校长,主要分管学校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曾被评为镇海区名师、区劳动模范。在网上,他更多被称为“宁波最好的物理老师”。

在镇海中学,姚仁汗教过初中物理、也教过高中物理。在课堂上,他思路清晰,语言风趣幽默,布置作业极少,而他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担任初中两届毕业班物理教学时,平均分、及格率均全区第一。担任97届高中物理任课教师,高考平均分全市第一。1997年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三(5)班理科平均分达555分,列全校第一。

2012年,当时已经50多岁的姚仁汗主动请缨,从宁波到天山脚下,在新疆阿克苏库车县第二中学当副校长,成为一名援疆教师。

在库车,他成立了“镇海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到2014年1月,原本他该回来了,但他怎么也不舍得学生们,又临时决定再留一年半。他对学生说:“我要看着你们都考进大学。”

那一年高考,他带的班级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创下库车县新纪录,2015年6月,姚仁汗作为宁波第八批第一期援疆人才,受到库车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

姚仁汗不仅管理两个镇海班的教学工作,还让所有浙江支教老师都带上数名库车徒弟,使当地年轻老师的教学理念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当地教学水平。

他分管的两个班里有的少数民族学生经济上有困难,他便自己默默资助。

2017年2月25日上午8点31分,姚仁汉因病去世。这一消息让宁波、新疆库车两地师生伤感落泪,他的离去也引发了一场对教育工作者的集体追思。

许雅康

83岁的许雅康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居民。

“我们17岁就相识了,当年她可是个漂亮姑娘呢。”沉浸在幸福回忆中的许老伯说,20岁与老伴结婚,婚后不久就有了大儿子。

然而,生下大儿子仅六个多月,老伴发现自己浑身酸痛,手脚和头部不能活动。10天去了9次医院,也查不出病因。到了第10天就不能起床了。

“你要是躺一辈子,我就照顾你一辈子。”看着痛苦剧增的老伴,58年前的一天,许雅康拉住老伴的手许下了这份承诺。

褥疮是瘫痪病人的常见病,可老伴卧床58年,却从来没有得过一次褥疮, 58年的相濡以沫,许雅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家庭、对“爱”的理解,他把对家人的“爱”理解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我们的爱不求天长地久,但这份承诺是不会变的。”

请为他们点赞

来源:浙江发布、综合网络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