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为佛山支招
轨道交通完善将推动广州、佛山乃至周边城市之间往来更加便捷,各自资源优势得到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人才作用,分享知识成果,加速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这对正在谋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佛山至关重要,有望掀起新一轮智造浪潮。
佛山有基础也有条件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绿色出行方式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好的样板和示范。
文/图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时政融合报道部
记者莫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佛山作为其中的一分子,立足实际以轨道交通建设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先手棋”。
记者近日就佛山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采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他建议,佛山轨道交通建设应对标东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绿色出行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的样板,为国内城市作出引领和示范。
积极效应
提振宜居宜业宜创新城市竞争力
佛山轨道交通建设翻开新篇章,今年以“四网合一”建设为依托,确保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1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动工建设,未来五年实现8条地铁对接广州。
佛山的部署获得陆化普认可,除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佛山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他认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性一是城市交通效率及城市品质提升; 二是佛山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用地紧张,稠密的人口对交通通道需求量激增。
“轨道交通大发展,意味着人们发展的机会更多。”陆化普表示,任何生产系统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轨道交通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市民出行时间缩短,长远来看将带来生产效率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而人群快速流动和聚集,将促使创新思想凝聚,从而促成区域经济、财富、投资和相关领域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推动佛山工业蓬勃发展的‘星期六工程师’在轨道交通时代有了新内涵。”陆化普表示,轨道交通完善将推动广州、佛山乃至周边城市之间往来更加便捷,各自资源优势得到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人才作用,分享知识成果,加速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这对正在谋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佛山至关重要,有望掀起新一轮智造浪潮。
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城市空间结构改变也是可以预期的。陆化普表示,轨道交通将对城市结构、用地形态、产业结构产生非常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佛山组团型城市的空间布局将在轨道交通强有力支撑下得以空前展开,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混合土地使用、实现有机紧凑型发展。
对标东京
让综合交通枢纽成为“魅力乐园”
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城市结构提升,轨道交通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市民获得感。陆化普建言,对于这样的百年大计,能不能做到精细化的规划和设计,打造一个既能让市民满意,又能支撑高品质城市生产生活和全面小康的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佛山当下必须思考的方向。
在学界研究中,东京、巴黎、新加坡等城市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典范。但就现状而言,陆化普认为,佛山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大,又是广佛都市圈的关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做到适度超前,最应对标东京。
陆化普介绍,东京拥有强大的轨道交通系统,全轨道交通方式分担率为48%,末端与用地深度紧密结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造了十分方便、高效、绿色的强大交通网络。如新宿综合交通枢纽,在大约两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设置了一百多个出入口,在东京只要乘坐轨道交通就能顺利而精准地达到目的地。这种“就近原则”是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有机结合,建立生态城市单元,让城市居民能就近工作、就近上学、就近购物,尽量将刚性出行需求放在每一个单元内解决,从而减少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总量和距离。
陆化普认为,佛山原有组团式城市结构很好,除了老城区外,其他四区各有特色。再加上今后伴随轨道交通出现的新城,恰好类似于东京的城市单元。佛山在坚持自身区域特色的情况下借鉴这种“就近原则”,让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使用有机结合,让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佛山市民喜欢去的“魅力乐园”。
目前,佛山致力于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在陆化普看来,轨道交通正提供一个关键契机。
正如东京轨道交通做到不同线路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无缝衔接,再配合行之有效的末端交通系统,完善生态城市单元的功能配置,提高生态城市单元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的质量与水平,使得工作和生活尽量就近解决,降低居民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缓解拥堵等诸多“城市病”。
提供示范
探索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
有机结合做法
陆化普数次到佛山,体验过广佛线的交通系统。对于佛山的未来,他充满信心:“佛山有基础也有条件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绿色出行方式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好的样板和示范。”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不少通病,其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核心问题是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程度不够。佛山想要突破困局,就要从土地利用上着手,实现混合土地使用,促进TOD的开发模式,提升轨道交通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陆化普认为,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是实现混合功能,就是包括商业、办公、居住、生活一体化。比如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随着佛山轨道交通网络趋向成熟,产业结构将有较大转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比重将越来越大,这都决定了就业与居住不应该高度分离。一旦出现大范围的功能单一的城市用地形态,必然会出现空壳化等问题。
要真正做到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有机结合并非易事,首先用地政策存在不少门槛。目前省城际轨道企业获得土地要通过“招拍挂”政策,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优先,用地性质约束综合用地功能的实现,难以在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就将轨道交通建设、土地综合开发和政府区域规划有机结合。同时,轨道交通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拿地决策及资金实力方面都较为逊色,在“招拍挂”中占下风。从目前不少国内城市实践中看,在土地利用上,没有政府与轨道交通公司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导致双输局面。
“目前国内还没有达到东京、新加坡那样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可推广复制的案例和经验。”为此陆化普期望佛山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作出榜样。他说,佛山一直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不少领域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轨道建设过程中,佛山要发挥改革、创新的正能量,率先突破现有土地使用制度等众多束缚,探索出一条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同时,通过土地综合利用的方式还能拓展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有利于引入社会投资人参与轨道交通建设,一方面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引入专业团队将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利用率,助推轨道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