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大一附院昌吉分院为82岁老人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
亚心网(通讯员 马晓蕊) 3月9日,一台高难度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介入治疗室紧张地进行着,受术者是昌吉市民82岁高龄患者王林(化名),手术者是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脏起博电生理科主任周贤惠。经过一小时紧张的努力,手术完美顺利收官。据了解,此次手术实现了该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领域新的突破。
3月10日,记者见到了王林,据他回忆,他感到胸闷、心慌已有十年历史,近两年病情加重,三个月前老人曾感到头晕、黑朦发作频繁,到其它医院就诊但没有明显改善。十几天前,王林的身体再次亮起了“红灯”,无明显诱出现头晕、心悸及黑朦不适,走路都感到吃力,还为此跌倒过,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导致猝死,需要立即治疗。王林慕名入住了新医大一附院昌吉分院,并找到周贤惠亲自问诊。
经过细致查体后,周主任确认王林患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综合评估后,手术团队经过认真分析与讨论、权衡利弊,为其制定了一套缜密的“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方案。王林的家属原有的顾虑也因为周贤惠主任的亲自手术而打消,同意了手术方案。
手术中,医护人员迅速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确保安全。稳妥起见,周贤惠在患者右侧大腿内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临时起搏器,又在左侧锁骨下方2厘米处植入约一元硬币大小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将螺旋电极植入心肌,固定在心脏上,起搏器上的两根电极连着患者心脏,不仅时刻监测患者的心脏“工作”状态,还帮助患者心脏保持正常的心律,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仅5-10毫升。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药物难起作用,安装起搏器是唯一路径。周贤惠说,起搏器很小,它通常埋在患者皮下,24小时持续监护心脏状况,这相当于随身带了一名“急救医生”。当患者不论何时何地发生心跳减慢时,起搏器能自动放电,维持正常心脏跳动的节律。
王林告诉记者,没想到手术那么快,原本术后6个小时后可以下床,但医生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第二天早上才下床活动,以前头晕、黑朦、心慌的症状明显减轻,再过三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这次手术省去了排队等床等诸多麻烦,在昌吉分院手术还省下了医学院的专家手术费,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大医院专家的治疗让人感到特别欣喜。
据介绍,心脏介入手术是近20年来心血管内科发展最快的诊疗技术,与心脏药物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并称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三驾马车”。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当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利用起搏器发出规律的脉冲,维持正常心脏跳动和射血功能,以达到挽救生命、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周贤惠从事心律失常临床及基础研究10多年,完成各类心脏起搏器植入1500余例,对房颤和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临床有深入的研究。可开展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及除颤起搏器植入术。他告诉记者,起搏器植入术虽然操作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由于老人属超高龄,医生全面检查后发现患者还存在慢性胃炎、高血压等病症,在静脉穿刺、术中药物使用上存在较大风险,手术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据了解,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超高龄心脏病患者逐年增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基本上无年龄限制,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对普通室上速的根治率可达90%-95%,房颤患者根治率达70-80%,其开展的多项技术已稳居疆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