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援疆教师庞杰地、李桂玲夫妇的浓浓援疆情
中新兵团网乌鲁木齐3月16日电 (丁凤超) 近年来,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及山东、湖南、山西的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怀着满腔热血不远千里开展援疆工作,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项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第二批援疆干部的到来,他们在这里已开始抒写援疆情。庞杰地、李桂玲夫妻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对。
3月14日,像往常一样,庞杰地和妻子李桂玲早早起床,李桂玲准备好早饭,两人吃完饭后便一起早早的来到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在课堂上记者看到,学生们都热情的回应着庞杰地的提问,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庞杰地用二十多年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结合形象生动的比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学生普遍难理解的内容重新梳理知识点,针对个别较差的学生,他进行挨个辅导,因材施教。学生们也很快的就喜欢上了这位满满山东口音的老师。
“以前我上数学课我觉得特别枯燥,但是我觉得庞老师给我们教的时候,他的教学方式很新颖,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他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出的题也是具有针对性的,庞老师教我的时候我数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石玉蓉告诉记者。
今年47岁的庞杰地,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实验中学校任教,在校内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师及年级教研组长,有27年教学经验的他曾获得“县优秀教师”、“教学新秀”“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带着对新疆的向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他来到了这里全身心投入到一年半的教学中。通过将近一个月的教育教学活动,庞杰地已经渐渐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看到学生对数学有了学习的兴趣,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样子,他打心底里很高兴。虽然离开家乡、离开亲人,但是来自这里的人们的热情让他很满足。
学校教务主任张倩介绍,由于刚刚来时候,庞杰地夫妇对学校的环境和学生比较陌生,教务处便经常组织年级老师们一起交流研讨,带他们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在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及时和班主任沟通的身影,通过了解学生的一些特点,他们走进学生、了解学情,和学校的年级组的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轮流听课,面对面评课,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通过这种交流两位援疆老师不仅快速的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时也给学校教研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教研活动更上了一个台阶。
据了解,这是头屯河农场建校历史上首次接收来自于山东德州的援疆教师,学校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提前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生活上为他们安排了团场的两室一厅的住宅公寓,给他们提供更温馨的生活保障;在工作上只为他们安排年纪较大的七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让他们最快的适应并融入教学团队。
庞杰地告诉记者,援疆其实一直是他们夫妇二人共同的一个梦想,促使梦想成真的人是他的妻子李桂玲。当得知学校招募援疆教师时,李桂玲便第一时间找他商量,说出了自己想去援疆的想法,想法一出俩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报名来完成援疆梦,就这样夫妻二人告别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几千公里外的兵团十二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心中那份浓浓的援疆情。
妻子李桂玲现在除了每天认真的给学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自习之外,还负责二人的饮食起居,每天放学后,她便回到家里准备可口的饭菜,打扫房间,她感觉这和她在老家时候并没差别,她觉得只要夫妻二人在一起,无论在哪都是家的感觉。
每天她也会和庞杰地聊聊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聊聊学生的情况,一起来研究如何更好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在周末闲暇时间两人一起看看电视、收拾屋子、练练字,这样平淡的的生活在她看来十分充实而又幸福,有了家的归属感。他们还打算在天气好一点的时候,利用节假日想和爱人一起去在看看新疆的风土人情,多了解新疆,把这边美好的信息和景色分享到山东去。
庞杰地告诉记者:“能够作为一名援疆老师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这不仅圆了我一次援疆梦,同时也圆了妻子的援疆梦。我们来到头屯河农场中学之后,感受到了这里人民的朴实还有热情,这让我心里感觉很温暖,有了家的感觉。今后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当好桥梁作用,把我们的学有所长应用到头屯河农场中学,大家共同的学习进步,最后就是希望我们一年半的支教情也能变为亲情、友情,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夫妻二人的教育情怀、教育梦抒写得更好。”
图为庞杰地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图为庞杰地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