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报告: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呈回暖态势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2017年1-2月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呈现回暖态势。”3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尹恒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说。

当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尹恒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称,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都是6.7%,第四季为6.8%,全年为6.7%。环比增速有所改善,显示经济底部企稳迹象。与此同时,名义GDP增速达到9.7%,连续6个季度回升。宏观经济呈现持续企稳回升态势。

来自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3%,比去年同期高出0.7个百分点。而去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近年来的新低,首次跌破6%,只有5.4%。随后,工业增加值增速止住跌势,2016年6-10月维持在6%。

“工业增速企稳反映了宏观经济经受住国有企业去产能的考验,开始呈现出企稳回升的特征。”尹恒说。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止住跌势。数据显示,今年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8.9%。报告称,这主要得力于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2月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1.3%,比2016年同期高出5.6个百分点,保持着较高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维持在扩张区间,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号。

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还不止这些。尹恒注意到,当前物价进入上升通道,PPI的表现就很明显,今年2月PPI同比增长7.8%,比1月份的同比增长6.9%回升0.9个百分点,而去年的同比则是-4.9%,表明中国经济的回暖。

据统计,今年2月CPI同比增长0.8%,比1月的2.5%回落1.7个百分点,也比去年同期的2.3%低出1.5个百分点。课题组认为,今年2月CPI的明显回落不宜过度解读,只是暂时性的波动,这是由于2016年春节在2月份,食品等的CPI有较强的基数效应。报告预计CPI将于后续月份再度回升。

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课题组认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尹恒注意到,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最终消费的这种潜力确实在发挥。2014年,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5年6.8的实际GDP增长率中,有4.6个百分点是最终消费贡献的。到2016年第三季度止,最总消费的贡献了实际GDP增长率中6.8%的4.8个百分点。

“这说明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正变为居民消费。”尹恒称。

而最终消费对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是相当稳定的,一直在4个百分点左右,GDP增长率的波动主要是由投资引起的。报告认为,最近看到的最终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率主要推动力,可能是投资由于处于周期性低谷。毕竟,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课题组同时也发现,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没有改善的迹象,随着房地产市场正从泡沫化状态逐步回归正常,其对投资和实际GDP增长的支撑力量会不断减弱。

另一个担忧的问题是,虽然在政府投资及政府主导的信贷推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但是市场自发的力量还不足,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能拉动民间资本,市场内生动力不充分,这是中国未来增长面临的主要制约。

报告称,微观基础的改善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层面,与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相伴随的,是以民营企业的盈利状况仍然处于低谷。

为此,课题组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第二,采取措施扭转居民消费跌势;第三,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强化结构性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基本平衡;第五,“稳控”房地产,落实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