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夕阳添一抹亮色

他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既定的理想追求,有充裕的时间作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多热情等待释放,有很多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需要实现。在丹东老年大学里,让生命的厚度随着生命的长度而与日俱增,是老人们的无悔追求……

3月1日,开学第一天。尽管还没走进市委老干部局一楼门厅,远远就看到了一张醒目的大红纸上“丹东老干部大学2017春季招生已经结束”一行字,李淑芬老人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教务处咨询报名。当确认招生结束,无法报名时,老人难掩失落之情:“和我一起游泳的老同学推荐我来这上课,哪想到老年大学报名这么火……”

曾是全省最好的老年大学

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令人敬佩,无奈学校的客观条件和承载能力有限,已经是满负荷了。老干部大学教务长高志宇介绍说,丹东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成立于1986年,每两年为一届。最初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离休老干部,后来随着形势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了更高的学习诉求,于是全国各地老干部大学开始面向社会,对老年人开放。

高志宇说,丹东老年大学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的非框架结构如今已难以适应办学需要。尽管如此,丹东老年大学还是尽可能发挥现有的办学条件,市委老干部局领导也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对教室进行了改扩建。“像电脑教室,一共就32台微机,学员招多了就没法上课了。电子琴班等一些专业没有固定教室,和其他专业轮流上课。学员每天下课背着乐器走,上课再背来,那么大岁数太不容易。后来我们想办法找到储物间,给学员们寄存乐器……”高志宇说,虽然办学条件依旧艰苦,但却无法抵挡老年人的求学热情。目前开设了49个教学班,十几个专业,每个专业的每间教室都座无虚席,有的学员甚至一人报名学习5科,时间最长的学员已在校学习了20年。

“三十年前,丹东老干部大学成立的时候是全省最好的,那时候绝对是标杆,好多地方来观摩学习……”袁征笑着对记者说。袁征在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了31年,在老年大学从事教务工作已有20个年头。受财力和资金投入所限,如今的丹东老年大学和三十年前相差无几,硬件条件与省内一些兄弟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我们招生都不敢打广告,靠学员们口口相传就爆满了……”高志宇说,老年大学如今每年固定学员大概在1500人左右,各学科学员共计2000余人次,已达教学能力所能承受的上限。今年春季招收150名插班生,原定计划招生时间为三天,实际一个上午便招满了,每天前来咨询的人仍络绎不绝,遗憾未能报上名者更是无法计数。

更多老年人期待能进老年大学

不豪华,不高调,质朴,走心。如今的丹东老年大学之所以火爆,和“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条件无关,却与“三十年如一日”的用心服务密不可分。为满足学员们的需求,老年大学坚持不懈地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声乐、舞蹈、文学、京剧、摄影等十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更为重要的是,老年学员在这里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收获了如同家人般的关爱和陪伴,也收获了团结向上的正能量。

几年前,一位老人丧偶,为排遣孤寂,报名来老年大学学习,尽管有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友善的老师同学,老人也难免心生悲凉,于是她找到了从事教务工作的袁征。“那时候老人想老伴,心里难受,动不动就哭,下课过来和我唠嗑,一唠就是一下午。就这样老人慢慢打开了心结,我也觉得挺有成就感。”袁征说,二十多年来,她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们都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有些老人甚至已经不在学校学习了,隔三差五还过来找她聊天。袁征说,前些年学校学员有六七百人时,每个学员她都能叫得出名字,对他们家庭情况也大概了解。近年来学员流动性大,人数大幅增加,她每天除了日常教务工作外,也在不断给自己“补课”,进一步走近学员,“我的工作就是为老年人服务,我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袁征说。

高志宇每天早上七点钟就来上班,“老人一般觉少,起得早,有人六点半钟就过来等上课,学校还没开门,他们只能在外面站着。我早点来,他们就能少等一会儿。这些年习惯了,每天七点以前就上班,给老人们把教室门打开,烧点水……”高志宇轻描淡写地说道。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好比一所精神家园,老年人们在这个释放生活热情,在这里共同成长,在这里完成梦想,在这里奏响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优美乐章。采访中,更多老年人表示期待能有机会进入老年大学。

□记者 刘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