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侵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为18名学生篡改成绩非法获利

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法制网通讯员 张凯程

“你们什么时候审查完,我想回去上课……”看守所内,面对再次提审自己的检察官,刘毅(化名)如此抱怨。

刘毅,22岁,新疆某大学大四学生。2013年10月底至2014年3月,他利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漏洞,为该校18名学生篡改成绩,非法获利37000余元。“他的行为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利数额大,已触犯了刑法。”审查此案的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记者说。目前,此案已移送法院。

日志异常

穆军(化名)是刘毅所在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2013年11月的一天,他发现教务系统日志存在异常情况,便立刻联系软件供应商——浙江杭州某软件公司。通过后端调查,公司反馈,学校教务系统中的部分学生成绩被异常修改,而修改成绩的正是该软件的默认登陆名。

这是怎么回事?一番调查后没有发现问题,穆军将此视为偶发事件,并于次月底将登陆名删除。

2014年3月的一天,穆军发现系统日志再次出现异常。已被删除的用户jwc01不仅被重新创建,还绑定了mac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据此,潜入者可以自由出入该教务系统,而且在修改成绩后删除登陆记录及当天日志。

有人肆意进入系统篡改学生成绩!穆军急忙将jwc01绑定的mac地址记录下来,汇报至学校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查出此地址所登陆的宽带账号和绑定的学生宿舍是4号楼某室的康某。然而,面对学校工作人员,康某一脸茫然,坚称自己从未侵入学校教务系统。而除了mac地址外,技术人员确实再无其他可证实康某入侵系统的证据。

事情陷入僵局。学校决定报案。

“杀手”出道

接警后,乌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分局迅速展开调查。2014年4月26日,刘毅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该局刑拘,讯问中,他交代了此案的来龙去脉。

2013年下半年,刘毅无意间发现学校的教务系统存在漏洞,他可以通过任何一台电脑侵入系统帮“挂科”的学生修改成绩。

刘毅发现了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于是他打印了几份宣传单,上面注明“收钱改成绩”,联系方式为一个昵称为“杀手”的QQ号,并将此贴在学校厕所等隐蔽的地方。学生张某正是看到宣传单后联系了“杀手”。结果很顺利,张某得到了自己心仪的成绩,刘毅获利3500元。

为了扩大“客户群”,刘毅联系学校某学院学生会主席张帅(化名,并案处理),通过他在学院的影响力,为其介绍“客户”。

手段隐蔽

在2013年的最后两个月内,刘毅和张帅分工合作,为多名学生修改成绩,均获得不等的利益。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为避免被发现,刘毅行事非常小心。“他从来不和要求修改成绩的学生见面,都是通过QQ或由张帅提供学号。”办案检察官说,为了不引起学校技术人员的注意,刘毅修改成绩时,都是远程控制被修改成绩学生的电脑,如上述提到学校查获的康某所用电脑的mac地址。收费方面,刘毅使用的是其姐内地朋友的银行卡。这都给后来警方调查造成了难度。

事发后,公安机关锁定目标,刘毅、张帅落网。

梦碎“无知”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刘毅出生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贫困家庭。“他考上大学算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父母对其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该案主办检察官说。

案发前,刘毅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在学校,他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的奖学金。此外,他还勤工俭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贴补家用。“通过此案非法获利的3万多元,他全部寄回了家里。”该检察官说。

寒门学子为何沦落为今日境遇?主办检察官认为其自身和学校都有责任。“法律观念极其淡薄,用‘无知无畏’描述刘毅最合适不过。” 该检察官说,“学校发现系统出现异常后,没有及时报案,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不够,也是导致刘毅走向犯罪深渊的原因之一。”

经查明,刘毅、张帅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近日,乌市沙区检察院以两人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向沙区法院提起公诉。

鉴于此案的警示意义,为有效预防学生误入犯罪深渊,近日,沙区检察院向案发学校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修补学校相关软件的漏洞、加强对校内小广告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