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举措

青年人网讯

建立分类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按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办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面向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学生,设立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和创新训练中心,增强创业实践能力,夯实创新创业基础;面向已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搭建众创空间、成果孵化基地,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升级转化。

发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拓展建设500余门新型课程,初步构筑“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面向低年级学生,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文科资深教授等顶尖学者开设192门研讨课,帮助学生培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创新创业基本能力。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117门学科前沿课,采取集研究性、探究式和互动式为一体的小班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和自由探索的兴趣。

打造交叉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筑三个层次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第一层次是实行本科生跨学科学术研修计划,采取师生互选、“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一年左右系统的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和研究方法训练。第二层次是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由多个院系教师联合开设交叉领域新课程,打造化学与生命、新闻与法律、数学与经济等交叉学科课程群。第三层次是建立全新的交叉专业方向,开设“地球系统科学与环境”、“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培养适应时代和未来需求的创新创业拔尖人才。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一、《标准》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出台《标准》是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政治要求,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部党组“四个合格”目标要求的一项制度安排,也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学生党建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特别是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三、《标准》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落实“四个合格”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思想建党。强化党的领导,完善责任体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建党。以切实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把“四个合格”目标要求精细化、定量化、具体化,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四是坚持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立足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总结吸收各地各校有益的实践探索,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目标,提出系统性的工作标准体系,为下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提供政策依据。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共设置了组织领导、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作用发挥和条件保障6个一级指标,涵盖了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每个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共20个二级指标。“组织领导”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党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教育培养”明确了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各个阶段的教育培养工作的具体要求;“发展党员”进一步细化了党员发展工作的程序和质量要求;“党员管理”针对党内组织生活、党内日常教育管理、党员权利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用发挥”贯穿了“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对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具体阐述;“条件保障”从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和平台建设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五、《标准》出台后还将有什么后续举措?

一是依据本标准制定可量化、可考察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党建工作评估。

二是推动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政策体系,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质量。

六、地方教育党委工作部门、高校党委如何贯彻落实《标准》?

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规范要求,做好《标准》的解读、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

二是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研究制定《标准》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举措,使《标准》的各项制度要求落实落细落小。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充分挖掘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技能资源,大力推动实践课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一是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如结合“慈孝文化”,进行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和教育实践活动,双庙乡中心小学举行以“慈孝传承,廉洁齐家”为主题的成人礼;七小的“传承家族家训”寒假实践活动、“慈孝进校园”等,培养学生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品德素质,争做“善美仙居人”。

二是结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实践课程。如白塔中心幼儿园结合“荷花节”、“灯光节”等特色田园风光,创建以田园特色为主的园本课程;仙居县多所学校师生在“第十届浙江省油菜花节”前夕制作创意手工稻草人,一组作品一个故事情节,吸引众多游人观赏;下各第二小学“小仙萌”志愿队助力第十届油菜花节,为油菜花节增添一抹光彩。

三是结合地方传统技能资源,开展传统技能实践课程。如仙居二中的“剪窗花”、皤滩中心小学的“制作无骨花灯”、实验小学的“抖空竹”、下各中心小学的“做年糕”等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学生在玩中学技能,在玩中继承传统,同时举行实践活动作品展,推广实践成果。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一是把课堂建成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慈溪市中小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教研室每年开展学科德育的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观摩、案例征集、论文评比等活动。学校按规定使用好《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等省编德育地方教材。教育局还抓好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把浙江精神、“宁波帮”精神与“慈文化”精神融入到校本课程中,编印出版了《慈溪市中小学孝德教育校本教材》。每校至少开发一门德育校本课程,目前共有各类校本德育教材近100余册。

二是校园文化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抓手。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可观可感的校园文化中,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发挥着陶冶情操的育人功能。早在2012年慈溪教育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2014年起,该市每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到今年已创建第三轮。全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该市召开,今年5月《浙江日报》记者花了两天时间蹲点慈溪学校,用一个版面的篇幅深入细致地刻画了我市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三是积极构筑德育工作的平台。将每年4月的第一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周”,每年9月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每学年,中小学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设计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同时,开展了以“中国梦想?美丽慈溪”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组织缅怀先烈传承美德宣讲、祭扫革命烈士墓、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在慈溪市中小学德育网推出“慈溪市红色地图”。组织“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每年评出市级美德少年100名,通过身边的榜样引领,带动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德。开展“品味书香、感悟文明”读书月活动,组织“校园书香家庭”评选、“感念师恩、回报母校”赠书仪式,组织“与梦同行”演讲比赛、“家乡文化我传承”编报比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活动,利用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国家版图知识,有1万余名学生参与“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选送270余幅作品参加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培育学生法治理念,印发《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评选出最美校园法治文化角20个,“法律进学校”示范点2所,并把开展时政教育列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所中小学设立时政宣传专栏,校园广播站在中午或者傍晚及时播出国内外和我省、我市的时政新闻,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一是抓住两个重点,强化党建工作。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向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做好防范抵御宗教向校园传教渗透工作;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二是开展两项活动,细化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干净干事创新业,教书育人谱新篇”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担起两个责任,深化党建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主动接受监督,支持纪检组开展工作。

四是健全五项制度,硬化党建工作。健全廉政风险排查、内部审计、校务监督、廉政谈话、巡视巡察5项长效机制,促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从宽松软到严紧硬转变。